挑战是巨大的,20世纪八九十年代,企业可以通过集中完善运营的方式来获取利润。今天,大多数运作良好的企业精减开支的空间已经不大。在大裂变时期,企业只剩下一个选择:要么接受利润下滑、企业破产风险不断加大的事实,要么采取另一种经营模式。
变革势在必行
对大多数企业而言,它们所面临的挑战,绝不仅仅是不断进行改善,或是将业务扩展到新市场。真正的挑战是来自再创造,或者说是变革。仅仅只是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还不足以应对挑战,企业必须颠覆已有的模式,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地进行变革,是大裂变时期唯一的生存之道,即便是在经济景气时期,随着竞争和行业整合的加剧,无所作为也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不幸的是,残酷的事实使大多数进行变革的努力,均以惨痛的失败告终。几乎每位管理人员在开始变革之前,都是心怀梦想、壮志凌云,但最后,却都是壮志未酬、败走麦城。
创新视点在2008年年底与《福布斯》杂志联合开展的一项调查,印证了这一基本挑战。这项调查发现,有接近80%的受访者意识到有必要进行变革。大约2/3的受访者表示,曾为变革投入了一些资源,但只有1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变革活动进展良好。而且,有80%的受访者认为,即便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限制了变革可用的资源,但当前的经济环境,仍突出了进行变革的必要性。
目前已经出现了一线曙光。在调查中,在被问及成功变革的范例时,受访者提到次数最多的企业是苹果公司。对于一个在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磕磕绊绊的公司来说,2003年以来这段时期,的确算得上是苹果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去记录的,苹果的市值也在这段时间,从约50亿美元增长至数千亿美元。
苹果能有如此卓越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司大幅改善了其核心计算机运营业务的绩效,而且公司将绝大部分信贷用于开发新成长业务。苹果在2001年推出了首部音乐播放器iPod,并于2003年正式开放iTunes在线音乐商店。2007年,苹果iPhone智能手机问世。每一款新产品的面世,都成为苹果在未来更新换代的平台,而这些创新又进一步推动苹果大踏步向前。
IBM是另一家经常被提到的不断进行变革的公司。它经常进军新业务领域,其最近一次大规模转型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当时,美国经济正面临严峻的挑战,IBM的许多核心业务领域,也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尽管“没有人会因为把业务外包给IBM而被炒鱿鱼”这句老话仍然管用,但其他许多竞争对手,都已经达到了IBM的质量高度,并挤占了它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为此,IBM开始加速进军商用服务领域。目前,它有60%的收入来源于服务领域(得益于其2002年收购了普华永道)。IBM还推出了一种叫做新兴商业机会的管理机制,以期打入新兴市场。这一机制已经在开放源代码软件、无线、生命科学和网络计算等领域,为它创造了巨大发展机遇。
注意到其中的联系了吗?变革一般都源自进军新市场和退出旧市场,而企业很少是通过削减成本或提高经营效率来进行变革。经营效率是参与竞争的必要条件,世界级的运营商,都能够创造出竞争优势,但几乎在所有情况下,经营效率都不足以抵御裂变,并推动长期竞争优势的形成。
停滞意味着毁灭
作为小包装商品市场的龙头企业,宝洁在其17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地推出新品牌,并不断评估自己应退出哪些业务领域。进入21世纪之后,宝洁出售了旗下的日常消费品资产,例如烘培油(克里斯科)、花生酱(吉夫)和咖啡(福爵),并加大了对利润率更高的保健和美容产品的投资力度。宝洁于2003年收购了威娜及其专业护发产品,并于2005年收购了吉列男士剃须品牌。
帮宝适是宝洁最大的品牌。宝洁在纸尿裤业务领域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旗下拥有好奇纸尿裤、舒洁(Kleenex)纸巾和斯科特卷纸的金佰利公司。但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似乎并没有预见到金佰利将会成长为宝洁的一个主要竞争对手。当时,金佰利的大部分业务,主要是向其他消费品公司提供商业用纸原料。后来金佰利扩大了其业务领域,推出了自主品牌的消费品,并开始发展壮大。
20世纪80年代初,在金佰利造纸业务的竞争对手中,还包括一家来自芬兰的主要利用天然材料产品(例如橡胶靴)生产的集团公司。后来这家造纸公司经历了商业史上最不可思议的一次转型,并成功地打入了移动电话市场。这家公司就是当今全球科技行业的领先企业——诺基亚。
在诺基亚和金佰利成功完成转型并取得丰厚回报的同时,第三家造纸公司则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提高经营效率上。国际纸业(InternationalPaper)的利润率和其他营业数据,可以与任何一家造纸企业相媲美,但诺基亚和金佰利已创造出数百亿美元的价值,与这两家公司相比,国际纸业已经落后得太多了。
列举这些事例,并不是在说变革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事实并非如此,而且很多企业都在试图超越其核心业务时遭遇了滑铁卢。但在大裂变时期,企业实际上并没有别的选择。在严酷的市场环境下,变革活动似乎非常艰难,但不进行变革则意味着停滞。不进则退,停滞就意味着毁灭。
必须具有前瞻性
思科的首席执行官约翰·钱伯斯认为,经济衰退将为具有前瞻性思维的企业,提供重大发展机遇。在2008年11月的一次访谈中,钱伯斯解释了过去思科是如何在经济衰退过程中,逆市加大对商业机遇的投资力度的。
“在亚洲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的时候,我们决定加大投入,并向亚洲地区派驻了多名高级主管,来扩展我们在亚洲的业务版图。一年之内,我们在几乎所有的亚洲国家,都占据了最大的一块市场份额,而且,此后我们从未丧失领先地位。”钱伯斯说。
创新的最大希望就在于,当下的经济环境所造成的稀缺性,实际上有利于创新。资源过剩实际上就是导致许多企业缺乏创新动力的根本原因,因为,过多的时间或金钱都会促使企业继续长期遵循存在致命缺陷的战略,或者制定过于复杂、超出消费者实际需求的解决方案。
另一方面,各种束缚也是推动创新的一大动力。以零售业为例,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零售业一直是重大商业模式创新的源泉,例如沃尔玛的折扣模式、科斯托克的仓储会员店、Inditex集团的Zara快速时尚模式,以及亚马逊的“先付现金再联系供应商”模式,都引发了商业模式的重大变革。
为什么零售业会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乐土呢?其中的一个解释是稀缺性。在基本零售模式下,零售商很难对他们所销售产品的特点和性能进行革新。环境的限制,也使得创造性能够在最需要它的地方发挥作用,从而创造出强劲的发展浪潮。
同样,为什么企业家如此热衷于快速重复他们的战略呢?仅仅是因为他们比大公司里的员工更加灵活、机动吗?不是。这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如果他们不迅速地改弦更张,他们的资金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艰难时世所施加的种种束缚,也能推动企业实施更为严格的限制条件,从而有利于激发其创造性。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经历过网络的顶峰时期和泡沫破灭后的低潮期。他认为,条件的限制,反而有利于推动创新。贝索斯曾说过:“许多发明和创造,并非一定得要花费巨资,这只是你在创造时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限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