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关注营销目标 建立品牌偏好度模式

2010-09-16 11:21来源:价值中国字号:小

  营销人的主要目标任务,绝非只是销售产品那般单纯。营销的终极目标及火力,最后还是得放在“建立品牌与顾客群之间的长期关系”之上,也就是为品牌取得一纸牢牢绑住购买者的“结婚证书”。无论是父母与小孩、朋友与情人、或是消费者与品牌,取得这纸结婚证书的过程,也绝非是一场与竞争者之间的盲目战争,而是求婚者和爱人之间的过程。这不是诱惑与征服的问题,而是该过程必须透过介绍、熟悉,才会产生“偏好”,最后成功地从众多竞争者之间脱颖而出,获得顾客青睐,赢取他们的“忠诚度”。

  求婚策略不可少

  透过广告和促销,可以达到“介绍”与“熟悉”之目的。至于“偏好度”与“忠诚度”,则必须多用点心思。中国人有句俗谚:别让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换言之,在品牌的求婚过程中,也许你一路走来都表现的极为出色,却因一个不经意的闪失而遭到拒绝、失败。因此,一个成功的品牌,杰出的求婚策略不可少。

  营销学家霍尔及布朗(Hoyer & Brown)于1990年的研究论述中指出,消费者在采取购买行动之前,心中就已有了既定的品味及偏好,只有极少数的消费者会临时起意产生冲动性购买。整体而言,就算消费者的购买是无计划性的、无预期性的,仍将受到心中既有的品味与偏好所影响。事实上,品牌与品牌之间的战争,说穿了就是一场由营销传播与促销所构建成的消费者心理战,每个品牌都竭尽所能的想击败对手,获取最高的品牌偏好与忠诚度。每位广告主都一样,不断地拉高自己品牌的声音,只为了引起消费者的高度注意与兴趣。这意味着什幺呢?营销人在策划与促销产品时,应特别留意消费者内心世界里的“喜欢”或“不喜欢”是如何形成的,才能为品牌贯注正面的、强力的偏好度。

  建立品牌偏好度的六种模式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先问自己: “潜在消费者对我的品牌偏好是如何形成的”?如果我们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即能对症下药,着手为品牌建立消费者偏好。我们必须明白,消费者对统一绿茶及海尔洗衣机所产生的品牌偏好度,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换个角度看,也就是说消费者偏好宝马汽车(BMW)的因素,跟偏好百威啤酒的理由,从根本上就完全相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或品牌所产生的品味及偏好,可以透过下列六种模式的其中之一或多种模式完成:

  (1) 需求联想 – 透过重复性提醒,将产品或品牌跟“需求”联结在一起。

  (2) 情绪联想 – 透过重复性提醒,将情绪附着于产品或品牌之上。

  (3) 潜意识动机 – 利用暗示性的标志或符号,激发消费者的潜意识动机。

  (4) 行为改变 – 以可操控性的手法或酬馈促使消费者购买。

  (5) 认知过程 – 排除知觉与认知上的障碍,创造消费者的偏好态度。

  (6) 模仿模式 – 提出理想的社会生活型态模式让消费者模仿。

(责任编辑:刘苏梅)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