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文化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应该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地打造中华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产业由直接的文化制造业和间接的文化服务业配套构成,两者都有自己的产业链和目标受益群体。而从上海发展实际和上海文化特点的角度出发,上海应该着重加快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即将到来的 “十二五”阶段,则是上海加快发展文化服务业的绝好时机。
什么是文化服务业呢?笔者认为,文化服务业是在城市化发展到比较发达阶段所密集产生的文化市场业务,也可以说是文化产业社会化高级分工的产物。和直接的文化制造业主要集聚于地区性的社会生产领域所不同的是,间接的文化服务业集中服务于区域性、渗透性的社会生活、文化制造和文化交易本身。结合国际经验和相关调研加以考察,文化服务业通常具有这样的特征:
首先,在发展水平上:人均GDP3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服务业进入发育阶段;人均GDP10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本土文化服务业企业进入成长阶段;人均GDP20000美元以上时,文化服务业在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本土文化服务业企业开始进入全球化扩张时代。
其次,在就业安排上:以商务楼宇为依托的文化企业,是城市白领的主要集聚地。城市白领通常接受过良好的综合高等教育和专业教育,并经常性地接受各类业务培训,跨文化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是其基本素质。城市白领来源广泛,因此,文化服务业的岗位供应对本区域高素质人员的就业有重要意义。
第三,在自身发展上:文化服务业是最具备创新能力的经济形态之一。主要体现在,以创意为手段的设计表现和以研发为手段的信息技术,开始构成文化服务业的生产力要素。而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比较优势和成本控制的前提下,专业性的文化服务业分工和外包服务体系也越来越丰富,为周边地区提供了机遇。
文化服务业是如何为文化制造业服务的呢?文化服务业涵盖文化消费需求调研、市场业务分流设计、文化(制造业)产品市场潜力评估、公关、展示、担保、融资、保险、衍生开发设计等基本环节。这些基本环节,实质上是文化市场高端分工和分配的基本格局。用通俗的话说,就是“钱的大头从里面来”。
比如,都说美国大片赚钱,但不等于只有好莱坞赚大钱。好莱坞实际上是美国文化制造业的巨头,同样需要文化服务业的支撑。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美国就有文化市场咨询公司专题调研“好莱坞的中国前景”、“如何与中国影院拆账分成”等课题。而当某个好莱坞旗下的影视公司缺少流动资金时,好莱坞品牌、导演实力、主演知名度、影片内容基本创意等本身就是一种担保资质,银行里负责文化融资的部门会迅速作出利润、贷款、收益、风险等专业评估。然后,公关、展示和衍生开发设计同步跟上。为了控制风险,通常还要进行保险,这也要求保险公司业务分工高度专业化。这些环节的运营中,还都有律师的影子,也就是文化司法服务。这套文化服务业的体系,保证了美国文化制造业企业好莱坞在全球的市场地位。
最近,国产大片 《唐山大地震》红火登场,但关于影院是否有权提高票价出现了激烈争议。这就和我国电影领域文化服务业介入不够,有很大关系。没有文化服务业的系统介入,我们甚至弄不清楚耗资不菲的国产大片到底赢利多少。
上海作为国际知名的大都市,除了拥有本文上述文化服务业发展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的海派文化特征。那就是:上海善于进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交易机会丰富、文化经营和文化产品“二次开发”的人才云集、文化制造产业链中的多数环节已经实现业务外包、文化服务业的利益分配更注重参照国际惯例等。
这样的文化特征,将贯穿于“十二五”期间和更长的时间段,自然也支持着上海加快发展文化服务业。而文化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伴随着文化服务业企业的兴起,又能为信息服务、金融产业、服务外包、人力资源、司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相关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毫无疑问,今后上海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上海经济结构转型的一帖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