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 > 研究报告 > 正文

陕西省榆林市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

2010-09-09 15:49来源:综合字号:小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课题的安排,我们紧紧围绕《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落实情况》的调研提纲,组织力量,先后深入绥德、靖边、神木、榆阳等县区和经委、商务、旅游、交通等相关部门,对全市商贸、金融、邮电、教育、旅游、卫生等服务行业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代服务业的现状

  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现代服务业具有“两新四高”的时代特征。

  一新: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的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二新: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四高: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市经济超常规、跨越式的迅猛发展,全市服务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服务行业企业数量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新兴产业突破发展,逐步由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发展环境逐步改善。现代服务业落实情况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服务领域拓宽,市场规模逐步形成。“十一五”以来,我市不仅传统服务业有了显著发展,服务领域有所拓宽,一些新兴行业正在不断产生和发展,如房地产开发、城市交通、仓储物流、城市集中供热供气、广电网络、中介、咨询、评估、拍卖、招标、公证、广告等等,其中房地产开发业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商贸业发展比较迅速,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商业网点体系,全市拥有法人产业单位的商贸服务网点1560个,个体商贸服务网点28700个,各类市场290个,涵盖了超市、百货店、便利店、专卖店、综合超市、集贸市场等多种业态,行业涉及餐饮、食品、服装、电子、医药、能源、建材、图书音像、再生资源回收等。随着城市空间的扩大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2007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56亿元,同比增长18.2%,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1.94亿元,同比增长12.4%;县及县以下的消费品零售额83.62亿,增长17.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78.71亿元,占零售总额比重为82.4%,增长17.6%;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0.93亿元,占零售总额比重为11.4%,增长24.7%;其他行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亿元,占零售总额比重为6.2%,增长15.1%。目前,我市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网点30多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的商场4家,规模市场逐步形成,连锁网络不断发展,一些大中批零企业,如国贸、天惠、世纪金花、喜洋洋等逐步形成为龙头企业。

  二是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快,为发展现代物流业奠定了基础。近年来,我市以神延铁路、高速公路、航运机场为中心,大力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市内铁路总里程达388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548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6公里,国道673公里,省道680公里,乡村公路23552公里。今年,陕西第二大航空港榆阳机场投运,大大提高了旅客和货物吞吐量,为尽快建成榆林航空口岸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公路交通领域,2007年低,全市共有客运企业14家,其中二级企业一家,三级企业一家,四级企业五家,五级企业七家。各类客车2228台,开通客运线路700条,其中县级线路330条,车辆10万台;市内跨县线路271条,车辆761台;省内跨市线路58条,车辆221台;省际线路122条,车辆230台;全年完成客运量1963万人次,客运周转量293089万人公里。全市共有货运企业1218家,其中危险货物运输企业52家。各类货车14642辆,其中危险货物运输车辆980辆;全年完成货运量2271万吨,货运周转量286574万吨公里。这一千多家专业与非专业物流企业及个体运输力量,成为榆林物流市场发展的重要市场基础。

  三是金融服务业推动力增强,服务项目有了新突破。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全市金融机构逐年增加,金融运行态势良好。2007年,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总额594.65亿元,较年初增加107.91亿元,增长22.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289.63亿元,较年初增加50.50亿元,增长21.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406.14亿元,较年初增加112.74亿元,增长38.4%。据统计,全市现有金融机构537户,其中工行22户,农行61户,中行12户,农发行9户,农村信用社323户,城市信用社8户,邮政储蓄73户,地方银行已经诞生,如《陕西府谷农村合作银行》。同时,发展典当行、信用担保公司、投资公司等非金融机构的观念逐步增强,运营资金实力不断扩大。

  四是邮电业稳步发展。近年来,我市邮电广电事业发展迅速,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互联网及邮电等网络已覆盖全市,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2007年,全市邮电业务总收入16.3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收入1.05亿元,电信业务收入15.36亿元。全市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252.96万户,其中固定电话68.17万部。移动电话184.79万部,人均持有量在全省名列前茅。

  五是旅游业迈上新台阶。我市共有旅行社40个,星级以上饭店29家,其中三星级饭店9家,客房1784间,星级酒店平均入住率在85%以上。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1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3%,其中,国际游客为1061人。全年旅游收入达14.08亿元,同比增长46.2%,其收入额仅次于电信业。

  六是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艺术表演团14个,影剧院12个,文化艺术馆13个,艺术学校1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站245个,博物馆3处,书报刊发行单位196个,娱乐场所288个,网吧79个。全年新排上演节目6个,图书馆接待读者23万人次,文化馆组织活动648次,电影放映5268场。新建、维修乡镇综合文化站6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128个。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榆林旅游文化艺术节、陕北民俗文化展演、世界三大民歌演唱会、世界民歌论坛、白云山论道等一系列活动。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截至2007年底,全市有医疗卫生机构820个,拥有病床9481张,卫生技术人员10978人。市中心医院正积极筹建,北方医院晋升为国家“三甲医院”。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全市投资360万元,建成90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陕西省六届农运会上,我市代表团喜获14金15银,总分名列全省第二。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的情况看,我市服务业虽然有显著的发展,但是与能源化工基地跨越式发展的形势和需求还很不适应,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才刚刚破土出苗,而且营养不良,作务不精,可以说,对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的落实情况不尽人意,在主客观上都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管理基础较差。从调研中发现,有些管理部门,对所管辖区内服务业的基础统计资料、档案材料没有健全甚至没有建立,因而底子不清,现状不明。更为不足的是不少单位不搞分析、发展思路不明确、心中无数,指导乏力。

  二是发展整体滞后。2007年,全市一产、二产、三产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1%、74.7%和18.2%,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工业增加值,可以看出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严重“滞后”的状况。2007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22.06亿元,居全省第五位,仅占全省总量的6.6%,与榆林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的位置极不相称。人均服务业增加值3667元,分别低于全国、全省及周边地市的水平,而且服务业增加值占国民经济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为29%,2007年为18.2%,比全省平均值34.6%低16.4个百分。

  三是规模小,竞争力差。我市从事服务业的企业,普遍经营实力较弱,规模较小,经营单一,缺乏规模化、品牌化的经营,至今没有一家投资规模大,竞争能力强,在国内享有声誉的知名企业。据调查,全市服务业以从业人员30人以下的小企业为主,占全部企业的60%以上;从营业收入看,以年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为主;从注册资本看,以100-500万元及1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主。而且,由于经营管理者文化素养较差,员工专业化程度不高,因而整体管理水平不高。

  四是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够合理。首先区域发展不平衡,认识有偏差。绥德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方面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政府部门派专人去外地考察学习,并带回一些可操作性强的现代服务业管理方法,还编制了《陕西榆林绥德物流园区规划》,并高度重视、认真抓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各项落实工作。但有的县拘于能源经济的特殊优势和地域位置的影响,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认识比较薄弱,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次,我市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仍占主要地位,新兴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物流、仓储、管理咨询、邮电通信、房地产业、金融保险、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等物质消耗低、吸纳就业多、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占服务业比重仅为30%左右,特别是现代物流仓储,旅游业,社会中介服务业等同全国全省水平差距较大。

  五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我市目前服务业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一线人员更少。“人才难招,人才难留”的情况十分突出,员工的培训、教育很不够、服务质量不高是普遍现象,有的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商德缺失,社会形象差。

  三、 加快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的措施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现代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市能源经济的基础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有利于推动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建设,有利于解决我市就业的压力,有利于推动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经济是双富经济,既能富民又能富财政,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意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变现代服务业在我市经济结构中的这条“短腿”为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跨越式发展相匹配的“长腿”。

  二.加强领导,落实政策。借鉴省外和省内在服务业机构设置中的成功经验,市、县、(区)要成立起由工商、税务、土地、规划、商务、经委、发改委等部门组成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日常办公室,形成自上而下互为贯通的工作网络。强化工作职责,落实目标任务,形成工作合力。要认真清理和及时废除限制服务业发展的不合理规定,放宽准入领域,落实好支持、激励现代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

  三.找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破口,以发展现代物流为重点。物流产业作为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整合传统产业的新兴产业,正在全国范围迅速发展。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产业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与发达城市相比,我市现代物流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重大意义:一是扩大招商引资和应对市场经济挑战的重要渠道;二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需要;三是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缓解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四是可带动相关产业,如物流设备制造业和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五是打破传统物流业条块分割,促使物流企业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战略同盟;六是有利于加快城市建设和扩大劳动就业。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建议:认真学习外地经验,做好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的规划工作;尽快制定我市物流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总体目标;加强政府部门的协调,制定规范的物流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为物流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积极引导企业优化企业的物流管理,为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此外,我市还要在物流信息、物流标准、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物流行业协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坚持努力,使我市成我国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基地之一。

  四.加大服务业资金引导,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据调查,我市服务业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并且主要集中在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及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几个行业。其他行业投资规模较小,投入相对不足,影响了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和结构优化。服务业投入的相对不足,也说明政府对服务业的投资引导还没到位。服务业是一个适合民间资本参与发展的领域,民营经济在服务业发展中应发挥主体作用。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入的领域,凡是能够施行多元化投资的领域,都应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加快进入;要制定服务业鼓励民间投资的具体实施办法,定期发布服务业投资和产业发展信息,引导民间资本向服务业重点领域分流。

  五.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现代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针对服务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既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与引进机制,同时注重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建议在榆林学院和各职业技术院校增设现代服务业课程。要加强对高层次管理人才和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并采取有力措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智力保障。

  六.抓好“四个一批”,打造多元化现代服务业。改造一批传统产业。围绕商贸、市场、餐饮、住宿、娱乐等消费性服务业,通过规划扩张、设施改造、技术提升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推动消费性服务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引进一批新兴产业。加大服务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全国服务业发达城市的合资合作,突出重点,在物流、旅游、中介、金融、贸易等领域加大招商力度,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创建一批优势产业。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创建一批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应用水平高、有规模、竞争优势明显的服务企业;突破一批“短腿”产业。在交通物流方面,应着手研究全市物流集散总枢纽建设,及早启动“榆阳物流中心园区”、“绥德物流园区”、“靖边物流园区”、“神木物流园区”的建设,尽快形成以“园区”为枢纽、以物流公司为骨干、以重点企业为支撑的物流网络,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在金融方面,要突破创新,打破垄断和所有制限制,实行公开、透明、公平、严格管理的市场准入政策。针对我市中介服务业发展薄弱的情况,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扶持、培养中介服务行业,特别是会计、法律、商务、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农村乡镇人口占大多数,要下大力气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在全市推进“万村千乡”农家店工程,大力发展镇、村级农家店和连锁超市,改变农村的消费环境,促进农村市场全面升温,塑造一个崭新的榆林形象。(作者:赵海峰 白海洋 李林)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