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 > 研究报告 > 正文

南充仪陇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调研报告

2010-09-09 15:29来源:南充市商务局字号:小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05年我县政府驻地由金城镇迁至新政镇,“两路一桥”建成通车,交通、市政等各项实质性工作的一步步推进,新政日益成为仪陇经济快速发展的前沿阵地。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的主要渠道,推动经济社会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局组织精干力量,通过走访商贸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区、街区,对我县的服务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服务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传统服务行业不断壮大,新兴服务业迅速崛起,服务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技术水平逐年提高,市场化、规范化和法制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1.经济总量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自2005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商贸活县”战略,通过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搭建融资和信息平台,加强与市外、省外、国际企业合作,改善环境,营造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全县经济已呈现出总量快速增长,服务行业分布较为合理、规模不断扩大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支撑了经济增长,并成为仪陇县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重要推力。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在15%以上,占当年GDP的40%左右,对GDP的贡献率达38%。服务业从业人员达到10.5万人,占全县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的30.1%。

  2.商贸流通稳步发展,业态不断丰富。随着兔餐饮文化一条街、德龙商厦、锦绣商业步行街等项目的成功引进,以及全洲饭店、花园酒店的入驻经营,将以全新的业态布局,提升县城的商业品位。品牌商家的入驻,不仅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市场,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气息。特别是《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意见》(仪委发〔2009〕6号)文件的出台,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城区开发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对商品市场进行了合理规划,集中力量加快了农贸市场、汽修汽配服务区等20多个项目的建设,着力建设一批方便居民生活的商业网点,鼓励大型连锁流通企业向社区、农村延伸,建立起综合超市与专卖店、便民店、特色店相结合的零售业态体系。同时,连锁、配送、代理、仓储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为传统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2008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9.95亿元,同比增长33.37%。

  3.服务结构日趋优化,体系不断完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与现代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迅速,比重大幅度提高;商业餐饮业、社会服务业等传统服务业在继续稳步发展的同时比重有所下降;信息咨询、网络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异军突起。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市场调查、工程咨询、管理咨询、资信服务等咨询服务,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和组织形式,娱乐、影视制作、演艺、体育、出版、广告等文化创意产业的全新发展,使我县服务业结构日趋优化,体系不断完善。

二、我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发展速度偏慢,内驱性动力不强。自县政府驻地迁建新政以来,我县服务业虽然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仍低于同期全县经济发展速度,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23%,低于全市水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和对GDP的贡献率仍低于市内部分兄弟区、县的水平。

  一是人气不旺。一方面,县城常住人口不多。新城区商品房入住率仅达65%左右,加之部分城镇居民因外出务工、子女求学、创业等多种原因,人口外流现象较为突出,特别是每遇周末和节假日,不少市民去了南充或老县城休闲渡假、消费购物,县城就成变得十分冷清。据调查统计,

  另一方面,县城城市周边辐射带动人口少。由于新县城位于仪陇的西南角,周边仅辐射度门、柴井、双胜等乡镇约13.3万人,而老县城辐射相对较强,辐射人口达28.5万人。

  再者,新县城流动人口偏少,日流量小。除便捷的潆新路带走了无数足不停歇的匆匆过客外,只有开会、办事的人来新县城,而大多数的区乡个体户、学生家长和看病就医、购物的人都到了金城镇。

  二是商机不活。一是个体商户锐减。2007年,据地税局统计,在新县城登记注册的商家是1100户,而截止2008年一季度清理时仍在正常经营的商家不足900户,达到纳税起点的还不足300户,在国税局登记注册的仅826户商家,达到纳税起点的只有260多户。二是商贸经营举步维艰。新县城很多商铺门可罗雀,许多商家经营困难,多数业主都是以经营亏损而惨淡收场,很多从老县城到新县城经商的业主又搬回老县城去经营了。花园大酒店和鑫玛特超市,两年里已几易其主。2007年,花园酒店经营8个月亏损200万元,鑫玛特超市经营9个月亏损了50万元。三是新老城区流通不畅。由于新、老城区间连接通道还未打通,新县城无形中被分割成了新、老城区两个几乎完全封闭和独立的消费区域。老城区聚集了以原新政镇居民和周边农民为主的消费群体,而新城区则主要成为了政府公职人员和迁居农民的消费区域,不仅造成了新、老城区居民间的认知和感情隔阂,更阻碍了新老城区人流和物流的流通互动。

  2.发展机制滞后,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业中的金融、物流、旅游、文化等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竞争不够充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在许多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挥。服务业的规模经济水平、企业组织程度及营销管理水平等都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3.发展质量欠佳,结构性差异明显。我县服务业仍以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业为主,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咨询、中介、科技等现代化服务业发展规模不大,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严重缺乏。农村服务业体系不够健全,服务农村居民生活的农村商贸业规模较小,商品不够丰富。服务农村生产的科技服务、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领域发展更加滞后,与新农村建设的标准和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面临的机遇

  1、新一轮经济增长为我县服务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十一五”时期,我县将加快产业调整速度,大力发展服务业已列入“十一五”仪陇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服务业将成为仪陇经济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外部条件和内部环境都为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机遇,我县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从而促进物流、金融、研究开发、市场营销、广告咨询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消费结构升级有利于服务业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十一五”时期,我县人均GDP将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迈进,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并逐步过渡到发展和消费需求的新阶段。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直接推动教育、旅游、医疗保险、住宅、汽车服务等行业和发展。

  3、城镇化进程加快促进服务业水平和结构的提升。城镇化过程提供的结构转换空间将为服务业产业规模扩张提供新的条件。到2010年,我县城镇化水平将达到40%,城镇人口进一步集聚,将有力推动城市房地产业、现代商贸业、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提升,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4、市场需求。近年来,周边地区大中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快速增加,仪陇自身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对各类服务产品的需求旺盛,这给生产性服务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人们收入提高,生活质量飞跃,已开始追求高品味的休闲旅游、高档住宅、绿色健康等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又给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创造了机遇。

  5、政策引导。国家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我国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国家发改委也已明确提出全国服务业的发展目标。同时,县委、县政府也已开始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南充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2009年县委县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二)面对的挑战

  1、“十一五”时期,受旺盛需求的拉动,我县二产的发展速度将继续超过服务业发展速度,对经济总体的发展产生更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对服务业比重的进一步提高形成一定的压力。

  2、受区域经济条件的影响,大量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向发达地区及大中城市集聚,发展服务业的生产要素相对短缺,要素制约已成为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瓶颈。

  3、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快,消费水平增长缓慢,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阻碍了农村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城乡劳动力结构性差异明显,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农民增收难度较大,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居民的即期消费,从消费方面直接影响和制约我县服务业快速发展。

  4、光影效应。由于现代服务业的聚集性和规模特性,周边成都、重庆、南充等大中城市具有资金、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仪陇的现代服务市场,使仪陇服务产业的升级空间受到限制。仪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处在大中城市“光影效应”的影响下,滞后于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

  5、区域竞争。周边南部、蓬安、营山等县市也纷纷推出大力发展服务业,且存在行业发展重点趋同的问题。市场经济中的产业同构并不可怕,仪陇服务业在竞争中取胜,必需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错位发展和合理分工。

四、大力发展我县现代服务业的战略分析

  当前我县服务业发展总体思路的着眼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充分就业,提升生活品质,支撑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之外,全部实行产业化经营。要坚持“稳一优二创三”的指导方针,把仪陇建设成为川东北部经济强县、文化强县。

  (一)生产性服务业

  1、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以配送型物流和市场流通型物流为重点,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支撑,把仪陇建设成为承接南充、巴中,辐射周边县市的重要物流节点和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一是加快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现代物流业发展要求,加快1个物流中心、4个物流站的建设。二是扶持培育物流企业。鼓励发展小件快运、多式联运、搬家运输、物流配送等多种物流组织形式,引导货运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和延伸服务领域,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有效利用现有的物流服务企业,扩大邮政物流服务范围。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引导和支持工商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理念改造提升,培育1-2家有实力、有辐射能力的大型物流企业。加快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企业。三是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中心,完善物流信息网络体系,引导和支持物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物流流程。建设大宗产品网上交易中心,鼓励物流信息上网,发展网上交易,改善物流服务水平,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扩大物流资源的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拓展物流服务范围和服务区域。

  2、引导发展信息服务业。顺应信息化趋势,拓展信息服务领域,提高信息服务产业化水平,建成合理、高效、综合的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发展以信息传输服务业为主的通信运营业。加快发展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业务,支持和培育无线宽带、光纤到户和3G宽带接入等通信网络,全面提升信息传输能力。二是发展网络和数字增值服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政务网站群,为消费者提供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高效优质的信息产品和信息服务,打造具有仪陇特色的信息服务品牌。积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信息管理、服务、技术等方面的创新。三是注重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不断引进和培养信息服务人才,发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从信息服务等部门抽调一批懂信息化业务的人员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指导推广和运用现代企业信息管理技术,加快信息技术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各领域的渗透。四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通过互联互通,推广本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发挥资源最大化效益。鼓励专业机构建设一批面向中小企业的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处理能力。普及商品管理、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信息管理技术,改造企业传统的业务流程。鼓励研发、推广使用教育教学、居民健康信息、生活服务等数据库,扩大信息技术的使用范围。

  3、规范发展商务中介服务业。一是完善商务中介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咨询租赁、评估拍卖、法律服务、研究开发、检测认证、招投标、职业介绍、财务顾问、会计审计、房地产中介等各类商务中介服务组织。基本形成种类齐全、分布合理、运作规范、行业功能日益完备的现代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业体系。二是培育优秀商务中介服务机构。加大开放力度,降低商务服务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引进一批县外知名的商务中介机构在仪陇设立分支机构,提升整体服务能力。全面促进商务中介服务产品创新,进一步培育和发展有较大潜力的投资咨询、形象设计、企业形象包装、市场营销与策划、品牌动作、专业技术培训等专业服务,培育一批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商务服务企业。三是打造社会商务服务集聚区。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要,整合各种资源,采用内部改制扩股分权、外部兼并扩张、吸引外资合作等手段做大做强企业。引导各类社会商务中介服务组织集聚发展,打造一条具有我县特色的商务服务街。四是加快发展会展业。通过举办旅游文化节、产品展销会、各种专业论谈等,提高我市节会的规模和档次。同时,加紧启动县会展中心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县商务、旅游、节会等方面的综合接待能力。

  4、培育壮大金融保险业。一是强化“发展、服务、效益、风险”相结合的金融管理理念。各商业银行要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内容,增加服务品种,加快发展证券、期货、保险等金融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实力,切实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安全经营。二是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调整信贷投向,优化信贷结构,建立快审快批的绿色通道。加大对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业领域的信贷支持,确保足够的资金投入。加大对“成长型”、“科技型”、“外向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有效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新路子。切实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建设,对生产技术先进、市场潜力大、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能提高产业关联度的项目要给予更多的支持。三是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培育一批信用企业,加强银企合作。要适应经济市场化融资趋势,不断创新金融工具,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大型金融机构来仪陇设立金融分支机构,引进县外资金,增加对本县的投入。重点扶持和培育社会金融担保机构,引导、鼓励民营资本、社会中介组织成立担保机构,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企业融资的需求。促进中小企业参与市场化、多渠道融资,更好地支持和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大力推广非现金交易,提高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四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大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加强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宣传,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金融发展环境。加大对“三农”项目的服务和扶持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要进一步加快诚信体系建设,搭建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企业信用的基本评价体系,加强金融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

  5、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一是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支持科技型企业采取各种形式创办研发、测试和设计中心,提高自主培育核心知识产权的能力。利用河西工业园,吸引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高科技企业来仪建立独立型研发机构、分支机构和研发基地;大力推进网上技术交易市场的建设,通过无形市场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联姻”建立各类科技研发载体,培育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切实提高仪陇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做大做强科技中介服务。重点扶持和推动科技孵化器、科技信息与咨询机构、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等大型科技中介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培育若干个重点骨干科技中介机构,鼓励其向高层次发展。积极引进境外著名的科技中介机构以合资、合作、独资等方式来我县设立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提升我县科技中介服务的整体产业水平。

  (二)消费性服务业

  1、提升发展现代商贸业。通过商贸流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以连锁经营、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为重点的现代商贸流通格局。打造流通产业集群。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叉集中,形成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商业组团。东西以宏德大道,南北以琳琅大道为依托,建设1个仪陇CCD(中央商业区),形成以商贸、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城市中央商业区;结合城乡商业网点规划,推进城乡商业一体化,在东、南、西三大城区打造若干条具有仪陇特色的主题购物步行街,吸引旅游者、购物者、休闲者驻足,成为城市购物旅游休闲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综合市场区建设,在各城区和城乡结合带,培育若干个具有区位优势、有产业依托、有较大辐射半径的区域性商品市场和大型专业市场,增强仪陇大型交易市场的区域性影响力和吸引力。一是精心布局商业网点。按照《仪陇城乡商业网点规划》要求,合理布局商业网点,着力规划建设流通市场体系,构建连锁商业网络,促进传统商业向现代零售业转变与升级。加快构建电子商务网络,提高商贸现代化水平。二是做大做强传统商贸流通企业。支持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对经营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提高档次。着力培育5—10户年消费额上亿元、主业突出、管理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通过参股、腔股、承包、兼并、收购、托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实现规模扩张和做强做大,在流通行业发挥龙头作用,从而带动整个行业全面进步。其中争取有3—5户进入全省重点培育企业行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嫁接联合,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提升我县商贸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三是发展新型商贸业态。积极推广现代营销方式,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态。大力推进仓储配送中心、大型超市、商贸中心等商贸重点建设项目。通过创新体制、整合资源,进一步规范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运作。鼓励发展生产资料市场,保持专业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农产品连锁、配送经营。四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对外贸易。重点扶持进出口骨干企业,培养有出口潜力企业,努力推动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潜力产品出口。重视并充分利用国家、省扶持对外贸易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增强外贸企业的竞争力,实现我县对外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重视对外经济工作,促进对外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五是推动商业服务升级。一是发展社区商业,使其成为家庭功能的延伸,形成沿街式、团组式和会所式的社区商业格局。二是发展电子商业,大力推进社区电子商务,通过电子商业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使得商业进社区,电子商务网络进社区。同时,大力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在商业企业内部管理中的应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加快商业企业的信息传递,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绩效。

  2、健康发展房地产业。以平衡住房供求关系为基本目标,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保持房地产市场和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调整优化住宅供应结构。进一步扩大普通商品房和廉租房建设,努力改善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逐步形成以经济适用房和普通商品房为主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适度发展低密度住宅,倡导“绿色建筑”,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提高住宅产业的科技含量和智能化水平,满足不同层次的住宅需求。二是提高现代物业管理水平。推进物业管理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增强物业管理企业的实力,同时规范物业管理市场行为。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不断充实物业管理的服务内容,运用先进的理念、手段和方法管理物业,为居民营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环境。三是加大房地产市场监管力度。首先要加强一级市场管理。完善征地拆迁制度、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拍”制度。其次要规范二级市场运作。明晰房屋产权,完善配套政策,调整收益分配,发展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交易、公开拍卖以及房屋租赁等中介服务,规范转让、租赁、抵押行为,促进租赁市场与交易市场的协调发展。再次要加强市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房地产综合信息发布制度,培育和规范房地产市场,引导理性住房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第四是积极推进城镇住房公积金扩面工作,为城镇居民购房提供必要的保障,使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要有较大幅度提高。

  3、整合发展旅游业。一是加强旅游规划。重点加强两德故里、红色旅游、三乡文化及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仪陇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和利用仪陇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构建较为完整的旅游产品体系。二是规范行业管理。依法加强对旅游企业、旅游景点和旅游市场的管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加大旅游人才的培养、教育、吸引和招聘力度,逐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三是加大旅游设施投入。逐年增加财政对旅游的投入,引导社会资金加强对重点旅游项目和相关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旅游集散中心及高档宾馆、商务楼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做好旅游商品购物网点布局,提高综合接待能力。四是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拓展旅游市场。充分发掘具有仪陇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同时开发一批具有纪念性、工艺性、携带方便等特点的旅游产品。精心策划组织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4、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一是大力开展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力争使参加再就业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合格,实现再就业。二是加强职业教育。按照“调整布局、提高层次、突出特色、服务就业”的原则,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建设,广泛开展技能振兴行动,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劳动者。三是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落实就业准入制度,在全社会形成学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局面。加强企业职工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工人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四是推进劳动预备制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提高广大青年劳动者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职业素质,提高广大劳动者的就业、工作和职业转换能力,促使他们尽快实现就业、再就业和稳定就业。

  5、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把与市场化商业联系紧密、适宜产业化的社区服务项目,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企业与事业分开的原则,实行企业化管理。一是确保社区服务实现“五化”总体目标。加快社区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政府引导、行政推动、企业参与、基层协助等途径,优化环境、规范管理、完善功能,做大做强社区服务工作。二是加快社区商业发展。围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双进”工程)主题,完善提升社区商业功能。重视社区商业网点专项规划建设,促进商业网点布局合理化。根据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需要,合理配置超市、便民店、菜市场(或生鲜超市)、快餐店、药店、理发店、洗衣店等社区商业必备性业态和购物中心、品牌专卖店、美容美发厅、咖啡馆、酒店等选择性业态,努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支持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商业建设。三是大力发展家政服务业。围绕方便居民、提高生活质量,大力发展家政、餐饮、托幼、养老、医疗、保健、文娱、维修等服务,重点培育家政、保洁、物业等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创办社区服务实体,扩大就业渠道。引进社区服务专业化公司,促进市场整合,充分实现社区服务资源的集约化使用,发挥规模效益。四是加强社区服务的建设力度。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社区工作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社区干部的业务水平。落实每个社区居委会100平方米以上的办公活动用房和配套文体活动设施,把社区建成“居民俱乐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发展社区医药、保健、洗染维修、代理服务等新兴服务网点,努力培育和发展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企业。鼓励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各种力量共同兴办社区服务事业,积极探索政府鼓励、社会创办、自主运作的福利服务社会化新路子。鼓励有条件的商业服务企业在社区设点服务站,发展网上购物、网上服务,促进社区商业服务网络化。鼓励发展家庭保洁、烹饪、保姆、老年护理等多种类型的社区家政服务,重点扶持一批规模较大的社区家政服务公司。

  6、积极发展文体服务业。一是建立健全文化发展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建立文化投入激励机制和自我发展机制。大力发展艺术表演团体,培育演出中介机构,规范发展电影、网吧、演艺和娱乐等文化业。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推进规模化、品牌化建设,积极开拓市外市场和农村集镇市场。加快数字电视工程建设,积极发展广播电视信息增值服务。二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体育消费,逐步形成健身娱乐、体育旅游、竞赛表演、体育媒体和体育彩票等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体育市场。发展体育培训,加大对武术、田径、举重等优势体育项目的扶持力度。三是大力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和场馆建设。改革投融资体制,借助资本市场,采取多种融资办法,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和建设文化体育产业。

  (四)职教服务业

  发展各类特色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实用型技术人才。一是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建议到2010年,职业教育投入达到全县教育总投入的15%;二是抓好职业教育的硬件建设,加强县内4家职业中学的软件建设,近期培养满足本地及周边地区需求的技术工人,中期瞄准川东北市场,长远瞄准全省乃至全国市场;三是吸引外资与民营资本采取各种形式投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四是积极与国内外教育机构联系,让仪陇成为外资与民营资本投资职业教育的试验场,尤其偏重与仪陇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轻纺、食品加工业高级技术工人与电子、半导体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五是加强技能实习基地建设,为提高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创造条件。

  (五)卫生服务业

  1、提升卫生服务水平。健全卫生信息网络、疾病预防控制网络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体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和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非基本医疗和特殊医疗等多层次保障体系。

  2、培育优秀医务机构和人才。用优厚的待遇吸引县内外的名医落户仪陇或者利用部分时间来仪陇服务,提高仪陇医疗水平和医疗服务知名度;吸引全省各大专业特色医院来仪陇设立具有品牌的医疗、护理分支机构。与省内外著名医科院校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通过远程培训或者脱产培训的方式,不仅培养与培训满足高端需求的医疗保健、护理等专业人才,而且培训满足农村基本卫生服务的、实用型的卫生专业人才。

  3、加快医疗支出改革。加大财政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城乡居民全部进入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在基本卫生领域内享受免费卫生服务;孤寡老人、无劳动能力残疾人和最低收入群众,大病享受全额免费卫生服务。变革卫生支出的投放方向,有效地分配卫生资源,增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卫生支出的投放转向农村和基层卫生组织,重点支持乡、村两级卫生机构。资源的投入转向为解决大多数人的基本卫生问题和增进健康、预防疾病的活动。同时,逐步减少政府对医疗机构财政性补贴,转为直接向患者补贴。

五、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对策

  (一)积累人才

  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旅游、金融、保险等新型服务业人才以及熟悉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等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有计划地引进高层次服务人才,针对人才流动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政府适当投入或调整政策降低他们一次性购房价格困难;政府、人才引进单位和相关学校联合,解决他们的子女入学问题;政府和中介机构组成信息服务网,解决引进人才配偶工作问题,以避免人才的闲置与浪费。

  (二)资金投入

  1、设立服务业产业投资基金。针对本地区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选择一批带动作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给予贴息或补助。特别要支持那些由政府负担转为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能够创造较多就业岗位的项目。

  2、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加快服务业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担保机制,增强融资能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通过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国内外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来仪陇投资发展。

  (三)组织安排

  1、组建面向服务业的专门机构。为促进仪陇服务业发展,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协调,成立面向服务业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的管理、引导和控制,同时要组织确定全市服务业的发展战略、重点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牵头组织仪陇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方针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

  2、加强行业协会建设。通过协会的作用,为会员单位、合作伙伴以及整个行业提供综合服务,促进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的建立,规范行业行为、防止恶性竞争;通过行业协会开展教育培训、法律保险、信息咨询、推广宣传、鉴定认证等服务,使企业间结成牢固稳定的战略联盟,集成丰富行业资源、发挥人才集体优势。

  (四)管制放松

  简化非公企业注册手续,对投资于服务业的注册资本足额到位有困难的公司制企业,可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注册资本分期缴付的承诺书后,按分期出资的原则申请设立。

六、推进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具体负责发展服务业的组织协调、统筹规划、政策指导和重大问题的解决等工作。

  2、建立全县服务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及相关联络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全县服务业发展动态,研究解决制约服务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制定和落实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3、建立县领导及部门联系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制度。根据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情况和重点发展行业需要,落实联系领导和责任部门,明确相关职责及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推动我县服务业龙头企业的发展。

  (二)出台扶持政策

  1、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全县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关键领域和新兴行业,促进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发展,重点支持现代流通项目发展、服务业试点项目发展及服务业品牌奖励等。

  2、明确服务业发展重点扶持政策。在税收政策上,严格执行国家、省和县政府出台的有关服务业的各项税费减免政策;对重点领域的服务企业,按其缴纳的税额,酌情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小型服务行业按照有关规定适当降低纳税人税负。在用地政策上,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国家产业政策和供地政策的服务业项目,优先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优先办理服务业项目农用地转用、征用报批手续。在投融资政策上,优先将重大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列入政府投资计划,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要大力支持服务企业和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鼓励多元投资,引导服务企业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引进县外信贷资金奖励制度和金融支持经济发展奖励制度。在创业政策上,积极鼓励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闲散劳动力进入服务业领域创业和就业。在人才政策上,加快服务行业紧缺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建立人才引进的激励机制,妥善解决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问题;加强服务行业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岗位职业培训,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制定完善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尽快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细则》,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对服务业发展的主导行业,各相关部门及时制定完善行业发展的具体扶持政策和实施办法。

  (三)构筑支撑体系

  1、突出项目支撑。加强重大项目支撑力度。“十一五”期间,全县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左右。要在服务业的各个领域,筛选建设一批、招商引进一批、跟踪储备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计划,获得国家、省有关扶持政策。积极引导国资、民资、外资等各类资本投资服务业,有序建设一批重大支撑项目,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

  2、强化智力支撑。多渠道、多途径引进、培养、培训服务业发展人才,优化服务业发展的人才结构。制定分类开发计划,通过公开招聘、项目合作、学术交流等形式,在服务业各领域引进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行业高端人才。利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实用技能型服务业人才再培训、再教育,培养社会急需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管理和经营方面人才。

  3、培育信用支撑。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诚信兴商”宣教活动,使诚信意识渗透到服务业的各个领域。依托行业协会开展诚信企业评选和创建活动,对社会危害大、社会影响大的恶意违约和欺诈经营等现象进行彻底整治和有力打击。积极探索建立信用档案和内部信用管理机制,使“诚信兴商”活动与促进行业和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相结合,并形成一种长效机制。

(责任编辑:羽篪)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