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新浪微博启动对外测试。一年的时间,千万量级的用户,以几何量级增长的信息发布量,越来越多的机构、企业、名人争相加入。因此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在140字的游戏中,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大到信息的传播形态、企业营销方式,甚至是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方式,都在发生变化。
“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都围在这烛火旁。”8月8日凌晨3时23分,身在舟曲的网友kayne,利用微博发出了第一条求救信息。之后很多天里,kayne不断更新自己的微博。他的微博不仅引发着网友的广泛关注,甚至成为了媒体获取灾情的重要信息来源。作为一个开放性的信息平台,微博使媒体与公众更加对等,信息的流通更加顺畅和迅速,信息的传播已经不再是由点到面的传播,而是以一种更加迅猛的裂变式的形态进行。
事实上,微博也成为政府部门推进网络问政、广征民意的缩影。据悉,已有41家政府部门开通了新浪微博。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指出,通过微博,政府部门能针对民意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馈,而且在形式上也要比之前的官方信息发布更亲和。
“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个亿,你就是中央电视台了。”这段十分流行的调侃,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新浪微博潜在的营销价值。如今,这种潜在的营销价值,已被多家企业盯上。
“站长之王”蔡文胜转发微博送iPad和iPhone的活动,曾引发了网民的极大兴趣。有数据显示,26天活动期间,蔡文胜微博的粉丝暴增16.4 万,增长近3倍。蔡文胜“送礼”支出约40万元,但他本人和旗下4399游戏公司的知名度短期内有了明显提升,效果远远超过了直接投放广告。
与蔡文胜不同,地产大鳄潘石屹在微博里首次引发网民重点关注,是通过去年年底的一场公关危机。去年11月初,由于物业纠纷,建外SOHO被传将“停电停暖”。潘石屹发出了名为《建外SOHO 雪天断电停暖,居民急切等待政府救援》的求救信。这封信将潘石屹推到了风口浪尖,有媒体称停电停暖是潘石屹一手策划的谣言,更有人推断潘石屹此举是为了让自己的物业公司来接管建外SOHO.为此,潘石屹以小区业主的身份,连续发布多篇微博与公众进行沟通。凭借微博超快的传播速度和媒体、大众对其的高度关注,潘石屹平息了一场公关危机。
分析人士称,兼具社交网络和传媒渠道双重性质的微博,到底将在未来发挥何种作用还无法断言。不过,既然它具备传媒渠道的特性,被用做营销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