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合作 > 创业百科 > 正文

方太茅忠群的“经营辞典”:企业要包容

2010-08-10 11:00来源:新财经字号:小

  每个企业家都有一本属于他自己的“经营辞典”,在这个辞典中,储存和潜藏着他本人和他的企业的成功密码。翻阅这些成功者的“经营辞典”,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智慧之窗和价值之门。

  记者在方太采访时,无论是与企业高管的接触,还是与普通员工的攀谈,经常能感受到茅氏“经营辞典”对企业的影响。打开茅氏“经营辞典”,我们也许能从茅忠群经营企业的轨迹中,寻找到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和价值。

  茅忠群“经营辞典”的首页,写于十四年前,那时的方太刚刚初创。刚创办的方太如同一张白纸,茅忠群在首页上写下的第一个词汇是什么呢?——发现。

发现:洞察与商机

  无数成功企业的案例证明,凡是具有超强发现能力的人,最终一定能创造出一个伟大的企业。在国外如此,在国内也同样如此。

  跨国公司中,通用电气的韦尔奇,微软的比尔·盖茨,苹果的乔布斯,英特尔的安德鲁·格鲁夫,他们以自己的发现能力,创造了企业的持续辉煌。他们的故事,人们早已耳熟能详。

  在中国企业界,海尔的张瑞敏,联想的柳传志,美的的何享健,用他们独特的发现眼光,创造出了三个产销量级超过1000亿元的中国企业。他们的成功,使企业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和领跑者。

  将方太定位于厨电细分行业的茅忠群,显然也具有这样的发现能力。十四年来,他通过自己的发现眼光,在一个不起眼的行业里,给自己的企业找到了位置,也给方太持续经营找到了方向。

  市场其实很公平,机会总是同时摆在每个人面前,为什么有的人能及时发现,并把这个机会转化成巨大的商业价值呢?这需要发现者具备常人所没有的商业洞察力。

  对方太十四年的成长路径进行分析,茅忠群对市场机会和消费需求的适时把握,确实有着某种天赋。凭一款产品在市场取得成功的企业很多,如当年热销全国的矿泉壶、商务通等,但热闹几年后,就彻底烟消云散。对这些失败案例作一个回顾不难发现,市场机会与商业价值之间,有一道神秘的坎,有的机会只创造财富,有的机会却可以创造一个产业。

  面对这道坎,有的人就此打住,只得到了财富;有的人跨越了这道坎,得到的是一个能持续经营的产业。可以确切地说,从方太第一代产品起,再到方太引领行业消费潮流,是茅忠群的发现眼光,成就了方太今天的事业。

创造:偶然与必然

  偶然与必然,是一个哲学命题,但通过一些企业家的成功演绎,往往会创造出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商业传奇。

  当年,一个不愿意继续大学学业的美国小伙儿,发现在别人卖不动的产品里,蕴藏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他奉行“拿来主义”,把别人研发的产品纳入自己的商业视野,稍加改进后,让其变成令消费者产生疯狂消费冲动的产品。这个人就是比尔·盖茨。纵观他的商业生涯,经常游走在偶然与必然之间比尔,总能把偶然间发现的技术或产品,变成自己手中必然的畅销品。他用这样的方法,成就了他的微软帝国。

  创造性与商业价值之间,似乎总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在阻碍追求者的成功。中国专利库里沉睡的数十万件专利,似乎就是一个最好的印证。记者有一个朋友,拥有十几件个人专利,但却没有一件转化为商品,这对一个专利拥有者来说,恐怕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市场的开放,竞争的加剧,让许多企业想到了“创新”,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容易。创新的前提条件是投入,如果这样的投入无法给企业带来收益,这种“创新”对企业来说,只能是一种灾难。

  消费需求永远存在,这是一个必然。但要发现这种存在,并进行具有商业价值的开拓,很多时候却产生于偶然之间,如当年海尔推出的“能洗土豆”的洗衣机,虽说与“创新”并无多大关联,却是创造性地满足了潜在消费需求,也为品牌赢得了口碑。

  茅忠群是一个注重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的企业决策人,并让这种决策在方太持之以恒,如果他不做这样的坚持,方太不可能走到今天。在方太新建成的世界唯一的厨电研发中心,方太的研发人员,已经把自己的职能定位于“创造”,他们要通过研发创造,去引爆市场和消费需求:1996年,独创全球A系列深型机;1996年,研发成功中国第一台智能机;1998年,研发出中国风量最大的“飓风”机;2001年,研发出中国第一台智能调速机;2003年,推出中国第一台全铝合金塔型机……在这一系列“第一”的背后,彰显的是方太人强大的创造力。

坚持:无为与有为

  茅忠群的企业经营个性,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就是“坚持”,这样的坚持,让他把企业的资源,用在了应该用的地方。当然,这种坚持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他一直拒绝进入能获取短期暴利的地产行业,虽说失去了个人财富增值的机会,却赢得了方太在目标经营领域的竞争实力。

  茅忠群的办公台后面的墙上,悬挂着一个硕大的书法条幅,上书“无为而无不为”,他把这样的语句悬挂在自己身后,也许是在提醒自己:做企业,应该坚持什么,放弃什么。

  其实,企业家如常人一样,每天都在面对不同的诱惑,善于坚持的人,会沿着一个方向不断努力和前进,被诱惑左右的人,会经常失去前进的方向。作为方太的掌门人,茅忠群如果缺少坚持的定力,就意味着企业时时面临着风险。

  茅忠群的坚持性格,在方太十四年的成长历程中时时闪现,不但表现在他对企业的决策上,还融入到企业的产品研发、市场开拓、消费者需求引导和企业重大决策上,并一以贯之。慈溪市有6000多家家电配件企业,2000多家整机生产企业,只要进行产能资源整合,就可能诞生几个巨型企业。对此,当地政府和父亲茅理翔都想做些尝试,让慈溪的小家电制造商贴方太的牌子。茅忠群对这样的想法坚决反对。他认为,如果这样做,会削弱方太“厨电专家”的品牌定位,不但会搅乱市场,还可能影响方太的健康成长。在他的坚持下,方太不仅放弃了已经盈利的饮水机和电磁炉项目,而且连“贴牌”和“代工”也不再涉足。

  从方太经营战略上的“三不”(不上市、不收购、不贴牌),到体现方太核心价值理念的“三品”合一(产品、企品、人品),再到茅忠群给自己定下的“三年”任务(用三年时间,探索一条可行的“国学管理”之路),可以说,他已经把“坚持”作为一种企业性格,放到了管理和战略决策的高度。

包容:仁义与和谐

  茅忠群性情柔和,勤于思考和学习,属于那种埋头思考、认真做事、很有包容胸怀的人。

  采访中,当记者问他为什么要把“国学”引入方太,他说:“方太的前十年,一直在学西方管理。后来我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强国的管理,都根植于本土文化,没有一个强国是完全采用美国式的管理。日本不是,欧洲不是,中国的将来肯定也不是。大到国家管理,小到企业管理,道理是一样的,要根植于自己的本土文化。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管理思想。”

  商场如同战场,需要威猛之师,也需要仁义之师。茅忠群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理念引入企业管理,不是想在企业里造就一批好好先生,而是想借此锻造出企业更强大的凝聚力。在市场中,有一些“铁血”企业也取得了成功,但也遭遇到了许多麻烦,如台企富士康,如深圳华为,就不断遭到舆论的非议。

  茅忠群显然不想让方太成为这样的企业。

  方太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如同年轻人一样,在不断汲取有益分子中快速成长。近十年来,方太引进过几十个有跨国公司工作经验的高管,有的沉淀下来成为方太独当一面的副总,与从方太成长起来的高管们和谐相处,成为企业管理决策层的核心力量。

  茅忠群率先把“国学精粹”应用于企业管理实践,对中国企业来说,既是首开先河,也很具探索和学习价值。也许,未来能真正享誉世界的中国企业或中国产品,其取胜于世界的秘密武器,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延展出来的管理思想。

  一个具有包容胸怀的企业,在市场中一定会走得更远。一个懂得包容价值的企业决策者,身边一定能聚集起一支强大的团队。茅忠群用中国传统文化改造企业的生态环境,这样的探索和实验,对未来的方太来说,确实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和价值。

  (原题:茅忠群的“经营辞典”---方太集团总裁茅忠群“国学管理”实践系列报道之三   作者:曹世中)

(责任编辑:林音)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