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始于今年4月17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十条),房地产调控风暴再次袭来,至今已百日。12.8%、12.4%、11.4%,一条平滑向下的房价涨幅曲线在这场风暴后显现。
我们关注这一百天当中房价的变化,因为这承载了千万人的置业梦想,但同时我们也关注地产行业的一些更细微变化。去职、创业、坚守、抄底等等这些平常但却不平凡的关键词也在调控的百日当中发酵。
陈淮:莫谈房价
陈淮的语速很快,而且不容许别人打断他的谈话。他对媒体怀有戒心甚或敌意,因为他的身份很微妙,他是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而这身份往往被解读为官方代表。
他所在的政策研究中心经常见诸媒体的除了陈淮本人外,还有副主任王钰林和秦虹。
住建部官网上对这个机构的解读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直属的软科学研究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提供决策咨询和政策建议;接受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提供政策咨询及市场调研服务;承担研究生培养和建设领域人才培训工作。
他们会穿梭于各种会议之间,阐述自己的观点,当然,其也不是义务演讲,出场费也不菲。不过,在参加这些会议和论坛时,陈淮都会比其他嘉宾提前入场,独自一人坐在前排座位,一言不发的翻看材料。
莫谈房价
7月初,在合肥的一个房地产论坛上,陈淮一上来便给了个特别声明,“我不会说套话、官话,我也没什么可预测的 。我非常愿意和大家双向交流,但是你要想让我回答,你也要经得住挑战 。”
三个问题可以不问。一、房价会涨会跌我不知道,这个问题上帝才知道,要知道我就去买了。二、明天会出什么政策,温总理才知道,他还没想好。三、今天该不该买房子,我也不知道,你要回家问你太太。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职务敏感,些微的表态都会引发舆论的关注,另一方面,作为“经济学家”而言,预测房价的涨跌好像有些“江湖道士”。
不过三不问归三不问,陈淮还是会发表他对调控后房价是否产生变化发表评论,按照他的逻辑,首先房价没有给出明确定义,“平均房价还是某个楼盘的房价”“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其次,平均房价是不说明问题的即没有意义的。
陈淮在不同的场合都发表过这样一个观点,特大城市是屈指可数的,以北京为例,燕郊、廊坊、房山等不是想郊区化,而是城区没有土地了,距离郊区的房价比核心区要低,而且可利用面积更大,但房价会如何呢?
陈淮给大家出了一个算术题:北京城区的房价卖1万/平米,郊区5000/平米,平均房价是7500/平米;如果都上涨10%,城区房价卖了按照1.1万/平米卖了一平米, 郊区5500/平的价格卖了两平米,平均算下来,每平米就是7300元。房价都上涨10%,但平均房价反而跌了3%。
不过,这种算法仅适用于特大城市,这些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是下一个阶段的增长点,但也是这轮调控重点调整的地方。
关注城镇化进程
近几年房价的上涨背后总有一个论调,即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进程,大量的刚性需求会填充整个房地产市场,而依据国际经验,这一时期的房价必将是上涨的行情。
不过陈淮不赞同这种论调。而对于之前的城镇化进程是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陈淮则明确表示,今后发展的重点应当是加快建设二三线城市,扶持中小城市、县城及各中心镇的城市化建设。通过促进二三线城市发展,加快区域城市团形成,我国进城务工人口住房问题与大城市负载过重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有效缓解。
7月30日,在新浪主办的一个有关区域发展论坛上,陈淮说,“今年10月份会开会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设,一定会明确提出来一下一个十年和此后中国的中心所在,已经从沿海特大城市转移出来,逐步转移到二三级城市、中小城镇,也包括大城市的城乡接合部这些具有经济增长点的发展。”
而在此背景下来看眼下的房地产调控,陈淮则给出了四句口号。
第一就是要“坚定不移地盖更多的房子”。2010年调控政策提到加大土地的有效供应,这也是区别于2004~2007年紧银根和地根的政策。
第二要“坚定不移地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廉租房、保障性住房的建设。
第三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农民工进城”,发展公共租赁房。今后10~20年发展重心在二、三线城市,农民工不但要进城,还要在城市落户。
第四要“坚定不移地支持大多数老百姓适度改善居住条件”。还有15%~20% 的家庭进入到适度享受型功能的住房需求。支持适度改善居住需求,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改善、发展的最强大的支持力。(作者:丁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