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当日联合在京发布《房地产蓝皮书:中国房地产发展报告No.13(2016)》。蓝皮书称,2016年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将持续上涨,但随着政策的不断收紧,宏观经济持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或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房地产市场出现拐点”,原因有二,其一,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突破50%的拐点,那么城镇化将由加速进入减速推进时期;其二,人口红利的结束。
以2010年为界,之后房地产价格更多体现为一种货币现象。2009年之后,中国广义货币M2大规模超常增长,甚至超过美日,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同时M2/GDP的比值大幅上升,从2008年的1.58倍,迅速上升到2014年的1.93倍。2015年则超过2倍,整个经济的杠杆水平大幅上升。 蓝皮书说,当前要同时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和资产价格泡沫不破灭,减少资金大规模流出,以及日益严重的债务问题(2015年中国债务/GDP的比值在300%左右),在加强资本市场管制的同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应该是应对美元加息和宏观经济增速下滑的唯一手段。
对于2016年房地产价格走势的判断,蓝皮书认为,在全面宽松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下,房地产价格整体上将呈上涨趋势,区域涨幅进一步分化。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在人人喊打的声讨声中仍将持续上涨,上涨幅度将有所减缓;二线城市房价将全面上涨,涨幅区域性分化明显;三线、四线城市在宽松的政策推动下库存将有所减少,房地产价格跌幅逐渐收窄回稳。但从较长时期看,如果宏观经济增长继续下滑,房地产价格有可能在2017年下半年再次出现全面下滑趋势。
而就在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周三(5月4日)共同在北京发布的《亚太蓝皮书:亚太地区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下滑趋势,而亚洲经济的未来取决于进行经济改革的步伐。
依据这个逻辑,在外部平添了房价下滑的压力。
亚太蓝皮书认为,2016年亚洲新兴经济体增长率的下滑趋势仍然难以遏制,亚洲经济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会进一步加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风险都在上升,其严重程度可能是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未曾遇到的。
亚洲经济短期风险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全球贸易增速继续下滑。鉴于新兴经济体增速放慢,全球大国的通货紧缩趋势明显,全球能源资源价格低迷态势难以扭转,2016年全球贸易下滑或低速增长趋势仍将延续。
二是美联储加息与债务风险加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伴随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亚洲新兴经济体去产能、去杠杆的进程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
三是新兴经济体与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跷跷板”效应。报告分析称,2015年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从2014年的1.4%上升到1.9%(预期数),但这既没有拉动全球贸易的增长,也没有成为新兴经济体增长的引擎。相反,新兴经济体出现了增速放慢的趋势。在这种“跷跷板”效应的背后,一方面可能是全球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另一方面可能是持续二十余年的国际资本流动的方向正在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