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前市场分析人士预测不同,欧盟主要成员国纷纷放弃推迟经济刺激政策退出,转向更为严厉的公共开支和政府预算紧缩计划。据报道,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将于6月22日宣布紧急财政预算案,内容主要包括削减公共开支和提高税收,该预算案可能将成为近30年来英国政府出台的最严厉紧缩财政预算案。(据《中国证券报》)
不论是已被降级,深陷再融资泥潭的PIIGS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与西班牙),还是目前尚保金身不失的英国,均果断地抛弃来自美国等地“推迟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呼吁,转向财政紧缩。除了欧洲历来严守货币政策底线,防通胀甚于一切的惯例外,恐怕与其长远经济稳健考虑和整体经济结构相关。
因为靠暗中增发货币来推动经济增长只能在短期内起效,中长期来看只会使央行失去货币政策信用,从而推动通胀压力的加大。而一旦通胀压力加大,投资资金往往流入楼市、股市等市场,不仅造成了资本市场泡沫和表面的繁荣,同时也分流了实体经济的资金进入。最终导致宏观经济泡沫化和实际商品产出停滞,造成经济长期稳定格局的崩溃。
相反,从一开始严格限制通胀,就从根源上杜绝了资产泡沫和实体经济缺血的可能。这也是为何欧盟始终能维持低通胀下持续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另一方面,欧盟整体的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低于美国。例如希腊债务危机的大部分国债也均由其他欧盟成员国持有,因此欧盟没有动力来推动资本市场泡沫对外转嫁危机。与此同时,众多东欧国家劳动力成本较低,同时也是西欧发达国家的主要出口目的国,因此内部实体经济贸易平衡的意义更为重大。
将视线从欧洲拉回中国,可以发现,中国外需型的经济增长已经日趋饱和,如何扩大内需,依靠内部经济的平衡稳定增长成为中长期历史必然的选择;中国的资本市场也未达到类似美国的发达程度,同样无法对外转嫁危机压力,同时地方债务扩大、楼市泡沫问题也是困扰经济复苏质量的重要课题。
考虑到未来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后续跟进,以及地方债务、楼市泡沫等问题的逐步化解,应尽快在确保低通胀和实体经济复苏的环境下实现经济刺激政策的有序调整。(作者:陆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