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法制晚报》整理的一份收入排行榜,从2006年到今年年底,预计全国十多个地方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应超过200%,绝对值最高的地方将达到年7万元。还有人煞有其事地和美国做比较,结论是和这个地球上最富的国家比起来都不算太穷。网友声音最多的是“被增长”了,和很多次数据公开时一样无奈。
当然,我觉得这组数据反映出地区之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客观的,但是对于增长率和增长数值大家可以一笑置之。因为数据出笼的机制都有问题,数据本身就只能当成一个笑料了。举例来说,我看公开报道某省2009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6.27元,同比增长9.17%,我认为这是比较靠谱的数据,但是“排行榜”预计2010年将达到25400.1元,对这样的增速我有点瞠目结舌。这样缺乏常识的数据,一再出现不断挑战大家的容忍极限,我只能解读为娱乐至死精神的无孔不入。
我们的GDP增长也就个位数,我们的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增长更是羞羞答答,但是我们的可支配收入哗啦一下增长了这么多,从哪里来的,很是让我奇怪。这些年大家一直呼吁的是让百姓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就是要尽快改善收入增长过慢的局面。如果从《法制晚报》推导的这个数据来看,我们的收入增长不是太慢是太快了?记得成思危老先生去年底还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二是要有随着企业效益增加提高工资的制度;第三是建立工资随着CPI增加而提高的机制。看来成老先生是杞人忧天了。
我们没有必要去深究这个收入增长的真实性,但是我相信平均的收入增长可能是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主要原因是这些年货币投放太多,财富被数据放大。而这样纸币化的收入增长,必然带来的是分配不均,少数靠灰色收入或者财产性收入的人,有可能感受到财富成百上千的增长,但是对于大多数人的收入,可能小幅增长甚至缩水。这也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说自己“被增长”的原因,甚至很多人自嘲“收入拖了后腿”。
对于货币过渡刺激起来的繁荣,我一直认为应该适可而止,否则将导致泡沫越来越大,风险也随之越来越大。长痛不如短痛,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实体上面,如果过多的担心虚拟经济破灭带来的危险,那只会将危险放大。并且我一直认为,中国经济应该经历一次大的洗礼,这样可能有所损失,但会变得更健康,就如现在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一定要付出代价一样。否则靠多印两张钞票放口袋里,等同于自欺欺人,更多人只会感受到“被增长”的不幸。
之所以说“被增长”是不幸的,不单因为这份排行榜的错误统计,而是因为平均数据的增长,对低于这个数据的人来说就是相对的减少,也就是说财富被稀释了,钱不值钱了。这是我们收入分配机制不健全的结果,也是现在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结果,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对于这个收入排行榜的增长数据,所幸是不足信的,否则这种严重超过经济增长的数据,一种可能是严重通货膨胀,另一种可能是对数据以外的其他群体的严重掠夺。
对于收入增长的问题,老百姓的感受是最真实的。绝大多数人觉得2006年的房价不算太贵,如果按照排行榜上的收入增长,同比感觉2010年的房价应该更加便宜了。(评论员:严洪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