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公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指出,2009年度中国最具竞争力前十个城市依次为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广州、天津、高雄、大连、青岛。其中,香港、深圳、上海已经连续五年位列前三。深圳从2007年开始超越上海位居第二。而大连取代苏州进入今年前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组长倪鹏飞介绍,在外部经济危机、内部经济结构调整的背景下,2009年中国城市在国际地位提升的同时,竞争力的格局也发生微妙的变化。从总体来看,五区域分享前十,全国城市整体起飞,潜力城市各具特色;东南优势略有下降,全国城市建设差距缩小;省区城市竞争力逆转,中西部省份增长迅速。浙江竞争力有所下滑,内蒙古、吉林竞争力增长连续领先。
深圳优势在于市场和企业的活力
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批在市场中打拼成长起来的优秀企业,是深圳与其他内地城市相比,最突出的竞争优势。中国社科院在2005年发布的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深圳就排在第二名,其后有一年跌出前三名,从2007年起稳居第二名,主要还是因为深圳市场环境充满活力。深圳在人力资源方面的排名比较靠前,优势主要在于,深圳特殊的人口结构,流动性大,大部分市民要以市场化方式来生存,因而竞争意识异常强烈。市场化的环境又使得深圳可以不断地在竞争中培养出创新、创意人才。总的来说,深圳各项指标都比较均衡,没有非常靠后的,整体都比较靠前,不像有的城市那样,一些指标明显靠前,一些指标偏后,这说明深圳的发展还是比较均衡的。
此次深圳的排名仅次于香港,在上海之前,这并不奇怪。虽然很多人印象中,上海更加国际化、人才优势更加明显,但城市竞争力排名主要不是看城市规模和经济体量,比如,国家的竞争力排名中,美国也不是第一位,反而是一些经济体量相对较小的新加坡、瑞士和北欧一些国家排名靠前。深圳的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都不如上海,上海还有大型的央企、外资企业。但深圳的优势就在于,市场和企业的活力。而且深圳市政府非常尊重市场选择,在鼓励和引导企业自主经营方面比较成功。与内地一些比较强势的地方政府相比,深圳的很多重大事项不是靠政府主导,而是通过市场调配资源,让企业参与其中。比如内地一些城市的经济体量已经接近香港,但是竞争力排名还是在香港之后,这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内地城市的国际化和市场化体制能与香港相当。
专家解读
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组长倪鹏飞:深圳最强的是创新,要不惜代价多办大学。
深圳是珠三角城市群中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辐射力强,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在中国294个城市综合竞争力各项指标中,深圳表现优异,多项指标居前。其中,深圳经济规模竞争力居全国第四位;经济效率竞争力全国第七位;产业层次竞争力居全国第五位;收入水平竞争力居全国第四位。
今年蓝皮书还对中国56个重要城市的各项竞争力指标的得分与排名进行了排列对比。在63个指标中,深圳有33项居于前十名,仅有两项位于56名之后。其中,深圳的生态环境、创新氛围、社会保障三项指标排名第一;人才技能水平指标排名第二;人才本体竞争力、人力财富水平、企业制造能力、制造业竞争力、商务经营基本要素、创新环境竞争力等指标排名第三。
深圳最强的地方就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这一点从深圳一些指标的排名已经看出来了。深圳对人才仍有吸引力。良好的创新环境,加上对人才的吸引力,使得深圳企业制造能力和制造业的竞争力都在不断上升。
蓝皮书显示,深圳在综合增长竞争力相对弱一些、而发展成本指数较高,社会协调和社会秩序两项指标的排名在56位。这是因为深圳经济规模已经较大,基数较高,因此,综合增长竞争力可能不如那些基数低而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城市。同时,深圳一些指标排名靠后,这些指标不少是市民调查的结果,说明市民对于城市本身在这些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有更多的期待,并不一定反映了城市间的比较。
深圳未来如何进一步提高城市竞争力,我建议,深圳现在应更加注意人才、教育方面的建设。过去都是引进外来人才,但这样还是不够稳定。必须有真正坚实的基础,有人才的载体、平台,比如大学、研究机构、实验室等等。我一直呼吁深圳建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目前深圳要建南方科技大学,还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再建大学,把高端的要素、资源引进来,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要素资源流向深圳。深圳还要进一步改革,加大向国际接轨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