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一南一北市场并无太多交叉的两家稻香村近年来随着业务扩张,对商标的争夺也越演越烈。
4月20日,稻香村集团(下称苏州稻香村)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重申稻香村集团是糕点食品类“稻香村”商标的唯一持有者,认为北稻的诉讼行为是“商标被许可人反诉权利人”,并宣布将对北京稻香村商标全面提出无效申请。
一个月前,因北京一位消费者“错买”苏州稻香村糕点,北京稻香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下简称北京稻香村)称已向法院起诉控告苏州稻香村商标侵权,要求苏稻“停止侵犯商标专用权和针对北京稻香村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次苏州稻香村的公开迎战,意味着一南一北的两个稻香村又一次掐上了。
其实,南北稻香村谁才是正宗的争议已久。
苏州稻香村集团提供的资料显示,稻香村始创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苏州观前街,持续经营至今已经243年,完整传承了南派糕点的传统手法技艺,是1999年国家在糕点类首批命名的中华老字号。
而北京稻香村提供的资料显示,北稻始建于1895年,由金陵人郭玉生带着稻香村的伙计来京,在前门大栅栏观音寺外大街开设了“稻香村南货店”,由于工艺精致、味道绝佳,成为北京著名的糕点铺。但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稻香村南货店在1926年关闭,直到1984年,由刘振英先生重建稻香村,并且重新得到了京城百姓的认可。
1983年,保定稻香村注册了糕点类别的“稻香村”商标。2004年,保定稻香村与苏州稻香村进行了合资。糕点类“稻香村”注册商标也随之转入苏州稻香村公司。
期间,保定稻香村曾与北京稻香村签订协议,许可后者在糕点品类上使用“稻香村”商标。1990年代,北京稻香村曾在“糕点”等商品上申请注册“稻香村”未获批,转而注册了“三禾”商标,并在“粽子”等相近品类商品上注册了“稻香村”书法字体商标。随后北京稻香村在其“稻香村”书法字体的前方冠以“北京”字样,重新注册了“北京+稻香村”商标,该商标的注册范围涵盖了“糕点”品类。
在2005年之前,两家稻香村彼此的市场之间并无太多交叉,苏州稻香村主要在南方市场,而北京稻香村则深耕北京。
不过资料显示,从2015年9月开始,北稻就苏稻商标侵权行为分别向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及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目前案件仍在审理中。
看起来,市场格局的变化为这场商标争夺埋下了导火索。
北京稻香村目前拥有270余家连锁店,600余个经销专柜,年销售额达50多亿元,除了经营糕点,其门下连锁店如同小超市还经营各类其他品牌食品,在北京当地颇受欢迎。
但原本在南方的苏州稻香村近年来快速拓展北方市场,在北京、苏州、江苏、山东等地建有五个大型的食品加工中心。除保定稻香村之外,苏州稻香村还与沈阳等地的稻香村分支保持合作关系,或成立合资公司,并成立了稻香村集团。目前稻香村集团旗下拥有九家分公司。
在产品研发方面,苏州稻香村改良了传统糕点“重油多糖”的配方,研发了不少新产品。还在糕点老字号中率先开展“互联网+”转型,天猫旗舰店连续多年居糕点类销售排行榜第一,去年网络销售额超过两亿元。目前整体规模虽然比不上北京稻香村,但是每年40%的增速相比之下是高于北京稻香村。
稻香村归属目前仍无定论,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教授、博导张今认为,老字号商标分属不同企业,是历史原因造成,不能轻易认定侵权与否,两家企业同用一个老字号招牌,又都是糕点行业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资本运作合并统一,共同将稻香村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