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相对容易,只要在未来5年每年GDP增长6.52%以上,并配合扶贫之类的政策。全面小康只是走向过程化的节点,更重要的是有可持续的成果。]
“供给侧改革”近段时间成为热词,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看来,“供给侧改革”听起来是个很新的概念,但其实是个继往开来的概念,之前一直在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依靠供给侧改革。
贾康近日在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院上线仪式暨2016年策略会上表示:“我们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2020年除了要实现全面小康之外,更关键的是中央提出的改革决定性成果必须变成现实。”
贾康说,要实现上述目标,就要强调供给侧五大要素中的后两项:科技创新和管理制度。
贾康所在的研究院曾接到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内部课题研究的任务,要求他以学者的身份参与一些专题研究区,包括供给侧环境和机制改善与激发微观主体潜力和活力等。
贾康说,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国家已经有了全面的综合考虑,并且经历了谋定后动的过程。政府调控的职能在于实现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动态平衡,调控的“技术路线”可区分为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过去经验较丰富、较成熟的是“需求管理”。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存在忽视供给管理的问题,没有上升到清晰的理论层面。
在谈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时,贾康提出了三个战略分期:一是从2016年到2020年,推进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力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顶层规划中的重大、基本改革任务取得决定性成果。
二是从2021年到2030年,架设改革创新之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建设创新型国家,打造高收入国家。
三是从2031年到2049年,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重返世界之巅。
贾康说:“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相对容易,只要在未来5年每年GDP增长6.52%以上,并配合扶贫之类的政策。但是2020年改革的决定性成果如果不能实现,全面小康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后面的支撑力没有了。全面小康只是走向过程化的节点,更重要的是有可持续的成果。”
他说,供给侧五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与自然资源、资本、科技创新和管理制度。而在一个经济体发展前期以及进入中等发展速度阶段,前三项对于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比较明显,中国也不例外。但近年来前三个要素的作用在滑坡,对经济的支撑力在减退。
在前三个要素的作用日益下滑之时,新供给主义经济学家们开始着力强调后两个要素的重要性。不过,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技,现在管理体制僵化,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成堆,有学者抨击各种以官场规则形成的经费管理制度是在毁掉中国的科技创新制度。
贾康说:“我们要真正处理好这五大要素,就要研究如何形成新的混合动力体制。现在管理部门、学者都在用全要素生产力的概念,这实际上指的就是供给侧五大要素中的后两项,也就是过去西方指的科技创新。而中国人现在理解的是把科技创新跟制度创新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以制度创新来激发科技创新的活力。”
在谈到热点话题扶贫时,贾康认为供给侧能够在结构性的分析后提供组合方案,从而实现精准扶贫。
贾康说,通过结构性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有些区域迟迟不能脱贫,是因为那个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应该搬迁。有的地方贫困是因为长期不能进行有效的生产,应该派出高水平的专家群体去指导当地居民生产。有些人则是因病致贫,解决的对策应该是把现在城镇已有的大病统筹覆盖到农村。“这么多的事情合在一起才是精准扶贫,这是供给管理提供的组合方案。”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