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刚刚平缓了因人民币连续贬值而引发的市场恐慌情绪,随后发布的外储大降数据又掀起资本外流恶化的不安猜测。
据央行数据显示,中国去年12月外汇储备3.33万亿美元,预期3.415万亿美元,前值3.4383万亿美元。去年12月外储大降1079亿美元,创史上最大降幅。
事实上,外储的下降已是常态化现象。自去年8月11日央行调整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后,人民币连续暴跌。为遏制快速贬值预期,不少分析和报道提及央行动用外汇储备干预市场。之后的几月外汇储备基本呈下降趋势。近期,随着人民币的持续贬值,央行再度出手的可能性很高。
然而,为何会出现创纪录的降幅?有业内人士认为,在美元开启加息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正在加速购汇偿还外债,部分居民也加紧配置美元资产,因此资本流出速度和压力在不断加大。不过这无需恐慌。
交通银行(601328,股吧)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外储下降不能简单地看做是资本外逃,我国本来就有很多使用外储的正常需求,比如对外支付、结算、清偿等,也不排除一些使用至境外进行投资。连平进一步表示,去年12月外储的降幅其实在可接受范围内。
这也不得不提到支持这一观点的另一因素,即我国目前仍是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有分析人士表示,居高的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大量占用给货币政策带来诸多麻烦,适当缩减也不是坏事。
德国商业银行驻新加坡高级经济师周浩认为,考虑到央行需借助市场干预来应对人民币贬值造成的资本外流,外汇储备大方向仍然是向下的,但具体的降幅仍难以预测。
连平同样表示,今年的总趋势还是下降,有时降速会快一点,有时会平衡一点,甚至于降到3万亿美元以内都是有可能的。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外汇储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