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两家公司独立运作相比,合并后的长期回报率会更高吗?谁知道呢?但可以确定的是,市场再也不会静待答案揭晓了。
美国化工巨头陶氏化学与杜邦公司日前正就合并深入谈判。据报道,合并后的陶氏化学与杜邦将分拆为三部分,现任陶氏化学的首席执行官安德鲁· 利伟诚(Andrew Liveris)有望担任新公司的执行董事长,同时,杜邦首席执行官爱德华· 布林(Edward Breen)则在新公司继续保持原有头衔。合并后的新公司将会是联合年销售额近一千亿美元的新化工巨头。
要是在以前,这个消息可能会让人感到意外,但华尔街眼下的氛围意味着,除了合并,两家公司别无选择。
其中原因,必然和经济长期增长缓慢,以及市场看重短期表现有关。激进投资者已经成功地“传染”了其他市场参与者,让他们变得和自己一样急不可耐。这就是这种市场风气的原因。
一年来,来自对冲基金的激进投资者一直紧咬着陶氏和杜邦。杜邦和华尔街赫赫有名的激进投资者纳尔逊· 佩尔茨(NelsonPeltz)大干了一场,而且似乎已经获胜。但杜邦前CEO柯爱伦今年9月份辞了职,而之前他一直备受佩尔茨旗下另类投资公司Trian Partners的抨击。现在,杜邦正在推进的合并看来恰好符合佩尔茨的思路。
问题在于回报。增长缓慢的世界经济以及表现强劲的美元,正在拖累陶氏和杜邦的全球化工与农业业务,但市场并不在乎,而且也不打算等待。
柯爱伦曾指出,研发预算对杜邦的未来而言很关键。佩尔茨则说,眼下很难看到杜邦的投资会带来回报。过去几年中,杜邦的平均业务投资为21亿美元。今年,它的现金流预计将同比下降5亿美元左右。
陶氏的情况好于杜邦。陶氏预测,今年的资本支出为39亿美元,经营性现金流则有望增加4亿美元,对应的税后权益回报率略高于6.5%。
即使这样的业绩也不足以让陶氏躲过激进投资者丹· 罗伯(Dan Loeb)的攻击。一年前,罗伯旗下对冲基金公司Third Point,在获得了两个董事席位后同意和陶氏停战,但最近一个月,Third Point再次让双方的争斗升级。它希望陶氏剥离石化业务。
和杜邦一样,陶氏也认为自身的规模带来了更大的协同研发效应。对此,罗伯并不买账,他说剥离后市场会赋予该项业务更高的价值。今年,在市场表现平平的情况下,陶氏的股价上涨了11%,但这并未改变罗伯的想法,他仍认为应该促使陶氏做得更好。
本次的方案是将两家公司合并,然后拆分为三家较小的公司。在此期间可能会大幅压缩成本并大量裁员。也可能意味着陶氏和杜邦的研发支出都将减少。这当然会改善短期业绩,特别是对杜邦来说。
但和两家公司独立运作相比,合并后的长期回报率会更高吗?谁知道呢?最近的研究表明,激进投资者在长期回报率方面表现不一。
另一方面可以确定的是,市场再也不会静待答案揭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