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可口可乐在中国正陷入一个与大众丑闻颇有相似之处的丑闻—涉嫌伪造排污数据。
兰州市环境保护局10月20日发布公告,兰州市公安局已对甘肃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的主管人员处以了行政拘留五天的处罚,称该公司通过改变在线检测设备采样方式伪造排污检测数据。公告称,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时发现,该公司通过改变污水在线监测设备采样方式伪造监测数据。
资料显示,甘肃中粮可口可乐由中粮可口可乐饮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投资设立,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液体饮料、固体饮料、茶饮料、果蔬饮料、矿泉水、纯净水、咖啡等可口可乐系列饮料。中粮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可口可乐瓶装业务投资公司。
随后,甘肃中粮发布了一份来自可口可乐亚特兰大总部的声明,声明指出此次数据异常是因为一个雇员没有按照公司规定流程操作设备。该声明还特别强调,可口可乐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他们将根据政府部门的要求迅速修正当前的问题并将吸取经验加强内部管控,防止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监管的逐步收紧,类似可口可乐这样的国际巨头们在中国市场上面临的问题一一浮现,其中以贿赂和环保丑闻居多,轻者影响公司声誉,引发公关危机,重者则直接带来巨额罚款或者生产停顿。
贿赂泥沼
贿赂问题是众多跨国企业在华最常见的丑闻。
2013年9月16日,多美滋为抢夺新生儿“第一口奶”而进行的商业贿赂被曝光。这是发生于跨国外企的又一起商业贿赂丑闻。实际上,当年葛兰素史克、阿斯利康、赛诺菲、优时比—这些原本公众并不熟知的外企名称第一次进入国人的视野,都是因为“灰色地带”。
今年10月初,制药巨头百时美施贵宝同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支付超过14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8900万元),以和解有关其涉嫌在华行贿的指控。SEC称,百时美施贵宝在中国合资公司的销售代表,以现金、珠宝及其他礼物、饮食、旅游、娱乐以及会议提供赞助等形式,向中国医生行贿,然后将这些贿赂记录为合法的业务开支。百时美施贵宝从对这些医院的处方药销售中获得超过1100万美元的利润,从而违反了美国《反海外腐败法》,除支付1400万美元之外,百时美施贵宝还必须在未来两年内,就其反腐败合规措施的整治与实施情况向SEC进行汇报。
去年,葛兰素史克因为在中国向医生行贿被罚款超过30亿美元,其前中国区主管马克瑞和其他四名高管也因为牵涉到贿赂丑闻而被指控。更早之前,葛兰素史克因内部腐败丑闻调查而解雇了在中国地区的110名雇员。
2012年,SEC宣布对辉瑞制药公司进行罚款,因为辉瑞公司向中国医生提供超规格的娱乐活动等贿赂,并将此方式运用到其他国家。2012-2013年间,礼来和诺华两家著名的制药公司都曾面临因员工向中国医生行贿而被指控的问题。
对于国际巨头们来说,贿赂作为商业手段是得到高层默许的工作策略,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外企在华商业贿赂,中国司法机关的角色正在悄然起变化。从葛兰素史克四名中国高管被查,到最新案情及时披露,舆论把这种外企商业贿赂案件的侦办,称之为比较罕见。这种“微妙”变化背后,折射出外企在华过去享有的种种显性与隐性的超国民待遇,均正在终结。
环保疑云
2011年9月,苹果公司在华供应商同样遭到了地方环保组织关于环境污染方面的指控,他们认为苹果多家配件生产工厂环境恶劣,污染严重,对该产业链的工人和工厂周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继年初多家环保组织批评苹果供应商污染问题后,8月底,5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苹果的另一面2:污染在黑幕下蔓延》的调查报告,再次集体指责“毒苹果”现象。对此,苹果公司提供的《苹果公司2011年供应商责任报告》表示,苹果要求供应商采用对环境没有破坏性的金属原料,企业家庭式经营的矿山、冶炼厂等都不符合苹果要求,但由于供应链冗长,制作工艺复杂,苹果很难彻底追踪这些材料。“下一步我们将审计这些矿石冶炼厂是否对环境有破坏。”但苹果公司始终没有公布其供应商的目录,对环保组织所调查的污染证据链也避而不谈。
2011年6月,国际石油巨头康菲被中国媒体爆出其位于渤海湾的油田发生原油泄漏,导致了大约700桶石油漏进中国近海。数周之后,中国监管部门公布漏油消息并逐渐加大了针对康菲的批评,指责该公司“疏忽大意”,称他们准备就漏油导致的环境退化提起诉讼。随后,监管部门下令康菲石油运营的蓬莱19-3号油田无限期停止作业。有分析支出,监管机构希望向海外企业表明,他们在惩罚环境违法方面是认真的。尽管这起漏油事故规模较小,但在环境担忧日益加重之际已经引起中国政府高层注意。
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热潮伴随着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但环境退化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瓶颈”。过去中国为了获取更多的外资,也许会在环保标准上给予一定的“灰色地带”,但随着中国日渐提升对环保的重视程度,“负责任”的国际巨头们同样需要适应新的标准。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可口可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