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外贸虚高的质疑还在持续,1月同比激增16.11%的FDI带来了更多疑问。要知道,同时出炉的1月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数量却同比下降了8.71%。新设企业在减少,外商投资额却在大增,难道是热钱在作怪?用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的话说,今年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都是一开年就“马上见喜”。而市场对此的看法却并非都如此乐观,1月出乎意料的数据更是加深了业内对热钱流入的担忧。
1月外贸和FDI数据的“马上见喜”,引发市场对于热钱流入压力重返的警惕与担忧。商务部2月18日公布了1月份商务运行情况: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7.63亿美元(折合664.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1%(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高于上月的3.3%,且远超市场预期。与FDI明显上涨相反的是,1月份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同比下降8.71%,数据为什么走入“歧途”?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刘利刚表示,在人民币升值和境内利率较高的驱动下,外贸企业利用海外较为宽松的融资环境和较低的融资成本,将海外资金通过贸易渠道输入境内。他认为,内地与香港之间可疑的“往返贸易”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再度升温,热钱借助贸易渠道流入境内。
“我们的监控结果确实表明,1月份外资流入中存在热钱因素,主要是年前一段时间市场资金较为紧张,境外资金通过各种渠道(其中之一就是外商投资)流入,从而推高了利用外资数额。”不过,广东省社科院综合研究开发中心主任黎友焕对记者表示,单个月度数据变化很难显示经济变动规律,何况由于春节原因肯定是扭曲了平时的发展情况。
据统计,1月份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63.3亿美元,同比增长57.02%,服务业吸收外资创出历史最高纪录。沈丹阳认为:“这是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力度加大的直接体现,也是1月份利用外资高速增长的最直接的原因。”事实上,服务业吸收外资创历史新高,在让人欣喜的同时,也不能不警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称:“有不少跨国公司可能就是利用服务业打擦边球,夸大服务业的价值,调动大量资金进入中国市场,来进行套利活动。”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