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正在总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内试点的经验,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建立安全、高效、公开、透明与国际接轨的外资管理体制。其中,服务业将成为在华外资企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瑞士企业非常看好中国的市场。据我们调查,他们对于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持乐观态度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本土企业。有2/3的瑞士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今年将会进一步提高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相对于世界其他市场来说,在华的利润率更高。这就意味着未来瑞士中小企业在中国发展的前景是巨大的。”中国瑞士商会秘书长黄培敏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对中国未来投资环境充满信心。
不仅如此,英国驻华大使吴思田也在日前举办的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工作会上表达了其继续投资中国的愿望:“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英国更渴望与中国开展投资合作,尽管目前英国已是欧洲对华投资第二大国。”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吸收外资平稳回升,从2月份起连续11个月单月吸收外资保持正增长,呈现稳定的发展态势。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75.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5%。
2014年,“我们对中国利用外资充满信心。”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近日表示。他说,2014年商务部将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总结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国内试点的经验,探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建立安全、高效、公开、透明与国际接轨的外资管理体制。他还强调,在服务业领域要加大外资开放力度,要让外资企业“不仅进得来,更落得了地、扎得了根、成长得起来”。
“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欢迎外资来华投资。”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在中外投资促进机构工作会上表示,2014年商务部将创新外资管理体系,继续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准入和负面清单等创新模式,进一步放开外资准入限制。沈丹阳表示,新一届中央政府积极推动各项改革的成效开始显现。这将有利于吸引外资,改革措施将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
吴思田也深深感受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的投资环境更加开放,也更加符合国际规则”。他表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外国投资者描绘出了一幅投资蓝图。中英两国在此方面一直加强合作交流。像吴思田这样对华充满信心的个人或机构企业并非个例。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调查,中国仍是2014年国际投资的首选地。中国欧盟商会、中国美国商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大多数企业认为,中国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计划在未来几年内扩大在华业务。
尽管劳动力成本等优势有所减弱,但“中国引资的综合优势仍然突出”。沈丹阳称,中国社会稳定的制度优势、内需巨大的市场优势、不断增长的人才优势、日益突出的配套优势、良好的基础设施等优势依然存在,不断加快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日有报道称,雅芳、惠普、联合利华等一些制造企业在华利润“缩水”并裁员。对此,商务部外资研究部副主任郝红梅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企利润缩水和裁员并非只在中国,在世界其他国家分公司也出现了类似情况。这主要取决于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类型、业务收益率、战略定位等。同时,在华裁员也并非普遍现象,有些企业也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
相比于制造业,在中国转型升级的改革大潮中,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和吸收外资新亮点。郝红梅说:“未来,服务业将为在华外企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企业还须抓紧机遇,调整方向,提早布局。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刘亚军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3年中国服务业吸收外资占吸收外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仇光玲在此前召开的“商务部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对外开放”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放宽投资准入,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在开放政策实施过程中,上海正扮演着先行先试的角色。仇光玲在发布会后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商务部正在研究政策,希望能够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资准入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