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三,小乔会起个大早,上门给客户空着的书房配齐所有的图书品种。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男,短发,镜片后双眼透出活力、热情,在需求日渐个性化和私人化的阅读领域,凭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性,他的起步算得上早。记者调查发现,像小乔这样提供图书代购服务的自由职业者为数不少。据了解,以企业高管、白领等为代表的高端人士平时几乎没有逛书店的时间,但有着很大的图书消费需求,而像乔学致这样的“职业配书人”使图书营销的私人定制服务变成了可能。形容这项工作,就是一个字:慢。有的时候七八天时间就干一件事:为某一类特定人群设计适合他们的书单,并建立一个开放式的数据库。因此,小乔的家里随处可见“蓝狮子中国阅读文史哲榜”、“中国最佳商业图书榜”等书目和资料。
谈到为读者定制私人书库的想法,小乔说是来自去年出版的一本书。2012年底,美国学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作为畅销书引进国内。作者在这本书中前瞻性地指出,大数据带来的信息风暴正在变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并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新职业的可能。在阅读该书时,乔学致的脑袋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自己多年在书业的工作经验,让他熟知图书销售的上游和终端。利用自己的经验,为客户量体裁衣,定制一个私人书架的想法渐渐变得具体起来。
利用新年休息的时间,小乔连着7天都泡在书店。他起步的第一份书单,是搜集经济管理专业的图书。《执行力是被训练出来的》、《正能量:职业经理人的养成》、《哈佛商学院经典教程》、《转折年代》、《风险管理手册》、《货币战争1、2、3》等这个领域大热的图书被一一列入。除此之外,小乔还搜集了几家书店的畅销榜,将柴静的《看见》、傅高义的《邓小平传》、陶涵的《蒋介石日记》、祝伟坡的《微观历史:1957—1965》做成了“一种关注”系列。紧接着,小乔把这份书单上传在豆瓣网上。3天后,小乔收到了他的第一份订单。
如今,小乔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私人书架数据库,涉及少儿类、经管类、经典文学作品(经典名着和经典武侠)、经典文丛、艺术收藏、历史名人传记和畅销书7个门类共1000多种图书。在他眼里,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看书和搜集、更新最新出版的图书资讯。除了睡觉外,两者几乎完全重合。而他生活中最大的爱好读书,其实也是他创业的动机和成果。在他看来,这一切完全是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他对于互联网和数据库发展所进行的一些哲学思考。
小乔很看好配书服务的市场前景,他认为在不久的将来,说不定会出现“爆炸式的发展”。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老总梁先生对“配书人”的服务很满意,特别是能把现在市面上流行的畅销书几乎一网打尽令他感觉好极了。“这是个圈子的问题。要在我们这个圈子里如鱼得水,总得有话语权。就像很多人并不是爱《纽约客》,而是需要那上边的话题作为圈子里的谈资。”梁先生说,“如果其他人在聊《正能量》和柴静,而我一句话都插不上,我就OUT了,这种感觉很不好。”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职业配书人”的服务已将为特定读者定制他们感兴趣的图书配置,延伸成为一整套个性化的服务,如定制客户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沙龙、作家讲座活动预告等等。
尽管这种业态目前还在摸索阶段,尚未形成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但现在有一种比较乐观的观点认为,“职业配书人”的出现,将图书营销带入了个性化服务甚至是一对一营销的阶段。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个性化服务是实现书业营销利润的新渠道。广东学而优书店企划部陈伏明、北京风入松书店副总经理刘光苗、北京王府井书店宣传企划中心李敏跃等人认为,从理论上说,这种模式无疑具有重要价值,但同时过于个性化的服务增加了服务成本和管理的复杂程度,对更多的读者来说可能会为过于复杂的选择而不知所措。与此同时,个性化服务受个人信息保护的制约,要求读者提供非常全面的个人资料,有可能会引起被服务者的抵触情绪。一位从事金融管理工作的张先生就向记者反映,自己每天都会在个人邮箱里收到即时更新的“您可能对以下读物感兴趣”的书目。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私人定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