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
“深圳创新投很快成为杨丽萍演艺公司股东。等着,深圳创新投在深圳保利剧院的包场,那是杨丽萍告别舞台的演出之一。”
2012年8月,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以下称“深创投”)总裁李万寿的一条微博,让深创投投资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称“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消息不胫而走,杨丽萍和她的文化传播公司成为了资本圈的热点。
演艺公司能否上市?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性如何?深创投为何投资这样一个未必赚钱的公司?一时间,质疑声四起。
“真正的艺术精品是有价值的,我们是想把舞蹈演出做大,单是舞蹈也足以做出一家上市公司来。”深创投的许翔表示。
商业化运作与艺术传播同步
杨丽萍出生于云南,身为洱源白族人的她自幼酷爱舞蹈。1971年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九年后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并以“孔雀舞”闻名。2000年,她离开了中央民族歌舞团,回到云南,开始了她的艺术与商业的结合。
初次接触商业并不顺利。2001年,云南旅游舞蹈团找到杨丽萍,希望她能编排一台旅游题材的舞剧。随后杨丽萍用将近一年半的时间到各个少数民族山寨采访,足迹遍布整个云南。然而,最终杨丽萍的作品并未获得投资方的认可,投资方撤资。
投资人缺乏信心情有可原,在其看来,一个主要由农民组成的舞蹈团,跳着当地各民族的传统舞蹈,能带来多少经济收益?杨丽萍并未因为投资人的离开而放弃整个项目,并最终坚持依照市场运作的模式和企业化管理机制,打造出其经典作品《云南映象》。一年后,杨丽萍成立了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08年,杨丽萍的商业之路再次遇到挫折。因杨丽萍不再担当《云南映象》的主演,票房大跌,合伙人因与杨丽萍对公司的规划方向不一致,选择撤出,云南映象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被迫解散。
不服输的杨丽萍选择了重组云南映象的演出和资产,并成立了云南响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这次,杨丽萍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让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商业化运作的公司,并实行驻场地演出和巡演“两条腿走路”。与此同时,杨丽萍引入了新的合作伙伴——王焱武。对于引入职业经理人,杨丽萍的思路很简单:一个团体的发展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来管理,“如果家长自己去管理的话,就乱了”。
王焱武是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里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王焱武,前瑞士银行特高私人资产管理部执行董事,1996年至1999年在香港最大证券公司怡富企业融资部任经理,2000年至2007年任摩根史丹利国际股本市场部执行董事,负责中国、香港及台湾上市公司的股票及股票相关产品的机构销售。
2008年起,王焱武开始担任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周末总经理”——周一到周五在香港工作,周六日飞到昆明管理公司。随着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发展,以及资本方深创投的要求,王焱武从2012年开始了在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全职工作。王焱武将自己的选择总结为,在瑞士银行创造财富,通过《云南映象》和《孔雀》传播文化艺术。他笑称:“我不懂艺术,却热爱艺术。”
2010年,杨丽萍成立了“云南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新的公司依然继续杨丽萍负责作品,王焱武负责商业的分工。一直专注于舞蹈艺术的杨丽萍并未接受过系统的商业学习,而王焱武的存在即弥补了这一缺憾。
对于杨丽萍而言,如何保证自己离开舞台之后,这个团队和相应的作品能够传承下去,是一个大问题。在与王焱武的多次沟通后,杨丽萍找到了解决办法——将企业资本化运作,通过专业的人才运作公司,通过管理层激励保证团队的凝聚力。
2012年,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引入机构投资者深创投3000元的投资,除去投资机构认购的30%股份,杨丽萍为管理团队留下了超过10%的股权,并成立了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核心团队成员的持股平台。
尽管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提出了3-5年内登陆A股市场的规划,但对于上市,杨丽萍并不坚持。
“不是人家投资我们,跟我们合作,就一定要上市,这个理解是非常错误的。上市只是发展的一个方向,能上就上,不上照样要发展。”所有的商业运作,在杨丽萍看来都是顺其自然:“本来我是觉得麻烦,所以不去想(上市)这个事,但是经过他们的解释,了解到这是一种非常生态的生物链方式。做失败了也没关系,该灭就灭,该生就生。”
投资方 老板 经理人形成“铁三角”
引入机构投资后,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成立了新的董事局,成员包括董事长杨丽萍、总经理王焱武和投资方代表许翔。在分工中,杨丽萍继续负责作品,而王焱武和许翔则更多考虑资本运作。
王焱武是投资方和杨丽萍沟通的桥梁。每一次在商业上的讨论,几乎都是在许翔和王焱武讨论并形成一致意见后,再由王焱武与杨丽萍沟通。在采访中,许翔并未回避这一问题:“我会尽量避免和杨老师谈具体的问题。我直接和她谈有风险,万一她否了很难继续。王总的不可替代性更多的是在于他能跟杨老师顺利地沟通。往往艺术家有时候会比较固执和坚持,王总能跟杨老师非常有效的沟通,这也是一个优势。”
“他的沟通能力非常强,在上市的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仅仅是一个舞蹈团,可能王总角色没有那么大,但是如果公司要发展壮大,王总是很难替代的一个角色。”许翔如此评价。
2011年底,王焱武在以“瑞士银行特高私人资产管理部执行董事”的身份参加滇池泛亚股权投资高峰会的间隙,以“云南杨丽萍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身份参加了企业路演。而坐在下面的观众,就包括深创投西南大区负责人许翔。“路演的财务数据很难看。”许翔回忆。但出于自己多年来对西南旅游和演出市场的了解,许翔明白,这块蛋糕能够做大。
在看到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的材料后,深创投内部也进行过激烈的讨论,而讨论的核心是:公司本身对杨丽萍个人的依赖。对此,一方面,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已经在培养新的传承者,另一方面,投资方也愿意承受这一投资背后的风险。
2008年,在杨丽萍刚刚离开《云南映象》的舞台演出时,上座率曾一度下降近50%,但通过今年的运作,《云南映象》再次场场爆满。这源于《云南映象》观众群的特点:《云南映象》的观众以散客为主,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外籍游客,与国内游客看重杨丽萍的个人品牌不同,外籍游客更为看重的是舞蹈本身的民族元素,因此对主演并不看重。
随着杨丽萍逐渐退出一线演出工作,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正在着力培养新的传承者。王焱武介绍,杨武(《云南映象》中《月光》的B角)等人已经能够在表演上接替杨丽萍,而杨丽萍则将继续以编导的身份活跃在一线。“杨老师在编导这个岗位上继续工作至少二三十年没有问题。我们之所以要投资,要把这个事业传承下去,杨老师的个人设想和创意将逐步变成一个团体的行为。”许翔称。
基层演员的吸收上,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已与云南的地方舞蹈学校合作,通过为优秀舞蹈演员提供培训和工作机会的方式,吸引年轻舞者的加入;同时,在杨丽萍的设想中,她还将赞助更多舞蹈大赛,寻找优秀的舞蹈人才。
当然,对于投资,深创投也做出了最坏的打算。许翔表示:“中国的小企业靠老板,中型企业靠人才,大企业才靠机制,这是一个规律。我们投的中小企业对老板本身都是依赖,我们必须承担这个风险,一旦出现这个风险,我们只能承担,我们也坦然面对。”
随着资金的注入,杨丽萍文化传播公司正在布局的扩张路径,在西双版纳、上海、大理、丽江建设剧场,通过定点演出和巡演的方式提高公司营收。在王焱武的规划中,未来公司的收入构成将是:通过定点演出获得50%的收入,通过巡演获得30%的收入,通过编导获得20%的收入。
目前杨丽萍传媒的营收规模并不大,据王焱武保守预计,2012年公司的净利润预计为1000万元左右,2013年有望达到1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