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茂业国际在深圳世界金融中心召开的交流会,仅有10余名机构人员捧场。黄茂如并未露面,只有董秘、证券代表和公司秘书三人在机械地回应基金经理和券商研究员:对大商股份只是战略投资。
“我从另一个侧面与茂业交流了这个问题,他们对行业的前景判断如何,为何还在投资和扩张?”与会的一位券商人士百思不得其解。
这源于今年7月27日,沉寂多时的黄茂如再施财技,举牌大商股份,这是黄茂如7年里的第五次举牌。7年间,数次被调查的传言,从没有让这个神秘富豪停步。
大商股份,已经是黄茂如自2005年以来投资或举牌的第5家公司,此前茂业以16亿元的资金成本狙击了成商集团、渤海物流、商业城和深国商,运用资本杠杆后生出了42亿元的净收益。
但凡见过黄茂如的人,都说这个身家过百亿的潮汕巨贾,“略胖,脸圆圆的,看上去精明而低调。”
9月12日,记者站在世界金融中心A座39层黄茂如的办公室前,只见外头一扇冰冷的玻璃门、里层偌大的厚实红木门双重设防,悬在头顶的摄像机异常扎眼,封闭感十足。潮汕人黄茂如对风水很是注重,门内两株发财树长得翠绿茂盛。
券商市场:把握时机便可蛇吞象
2008年10月-11月黄茂如接连举牌渤海物流等三公司时,恰逢两市处于最低谷中。今年百货业持续低迷,已有3年没有举牌举动的茂业系,7月底通过二级市场买入了大商股份2.11%的股权,成为其第10大股东。
当一家百货上市公司具备以下特点:股权分散、二级市场价格低、业绩有释放空间、隐形资产增值大,这个时候,要特别小心像黄茂如一样的举牌狂人到来。
市场随之而沸腾,券商人士即兴评论道,“牛钢(大商股份董事长)VS黄茂如,刺激啦。”
见过牛钢的券商研究员都告诉记者,“茂业想夺得大商股份的控制权,以牛总那种商业牛人的性格,不太可能。和牛哥去争,硬骨头不好啃啊。”
据统计,茂业2005年上半年入主成商集团时,双方的业绩相仿,各为14.05亿元、12.56亿元。2008年10-11月举牌渤海物流、商业城、深国商时,茂业的年收入为14.93亿,远高于深国商的2700万营收,但与渤海物流、商业的城1.76亿、17.52亿营收相近。
而这一次,茂业国际自身的年销售额仅有33.57亿元,却想挑战销售额悬殊10倍的大商股份,无异于上演“蛇吞象”的故事,黄茂如能否炮制以往的战绩备受质疑。
另外,根据中金研究员的研报,大商股份旗下有100多个物业项目。茂业共有37家门店,历史上黄茂如举牌的成商集团、渤海物流和商业城门店、物业数目不多,深国商的核心业务其实就是晶岛项目,就管理经验而言,茂业要吞下大商股份,难若登天。
大商股份最大的软肋是,在百货上市公司中规模第二,但净利润释放却最差。去年300亿的营收只产生2.74亿的净利润,持股合计超过20%的基金公司难以满意,几乎所有发过研报的券商分析师都告诉记者,“你去看看它历史上的营业收入、净利润、每股收益,就知道这家公司有多难预测了。”
面对“举牌狂人”黄茂如,牛钢顺势拿出了“杀手锏”,即释放业绩。一位投资大商股份的股民在微博上透露,“一季报披露一小手显摆一下后,牛钢已经给流通股股东打过预防针了,说未来业绩不可能持续快速增长,会恢复常态,真真没想到二季度又搞大增!”
中报数据很好看,净利润高达7.37亿,相当于去年全年盈利的2.7倍。“毫无疑问,业绩是做出来的。”去过大商股份调研的研究员告诉记者,“这将是一场博弈,以基金公司的话语权来看,一旦基金公司倒戈茂业系,大商股份将易主。”
发迹史受争议 上市亦用“曲线”法
黄茂如的资本运作沉淀已久。
1992年以地产起家,1995年创建茂业集团,将发展重心转向零售商业,黄茂如以“地产+零售商业”的独创模式将茂业系运营得风生水起。
当然,黄茂如的这段发迹史一直颇受争议,有人称他是仰赖潮汕老乡和妻子张静的裙带关系甚至还有地下钱庄的支持,也有人称其在操作地产和百货时,融资和并购的手法诡秘,且涉及诸多暗箱操作。
早期黄茂如就已经用上市公司的标准和流程在管理茂业集团,他也从不避讳在资本市场上的野心,茂业集团在官网上发布战略时明确指出,“运用资本经营手段,扩张市场规模”。
2003年茂业集团即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冀赴港上市,但上市进程并不顺利。黄茂如只能另辟蹊径,转而选择了买壳和介入国企改制。他盯上了西南商王成商集团,并在心里做着更大的盘算。
2005年6月10日,大胆的黄茂如做了一个可能触发要约收购的冒险举动,即以3.8亿元从大股东迪康集团手里购买成商集团65.75%的股份,并如愿猎取成商集团的控制权。
成商集团是当时四川唯一的零售上市公司,尽管连年亏损,但在成都、重庆等商业重地拥有多家门店和令人垂涎的300余亩土地储备,专业评估机构对其物业的估值高达33.2亿元。黄茂如成都一役,斥资不足4亿元即撬动了价值不啻于30亿的“金矿”。
入主成商后,茂业一方面对其进行重组,同时也在集团层面同步开展资产重组,拆分地产和零售商业两大主业。2008年成商系部分已盘活的资产被打包进茂业的百货业,以“茂业国际”的名义赴港IPO,并成功集资25亿港元。
茂业集团成功实现曲线上市,良多业内人士对黄茂如的资本运作赞赏有加。成商集团之外的第二个融资平台建立,手握25亿港募集资金的黄茂如更是如鱼得水,资本运作的力度越发深重。
就在刚刚实现上市的2008年,黄茂如接连在二级市场上举牌了渤海物流、商业城和深国商,意欲争夺这三家公司的控制权。今年7月27日,沉寂多时的黄茂如再施财技,举牌商业大鳄大商股份,再次在资本市场掀起了轩然大波。业内人士不禁奔走相问,茂业这样的架势,究竟是为了做好百货,还是纯粹搞资本运作?
在黄茂如掌控的茂业帝国里,位于36层的茂业国际、37层的茂业商厦等实业公司其实是由一家低调而神秘的茂业投资有限公司直接或间接控制,颇有资本运作高于实业经营的味道。这家投资公司位于世界金融中心第39层,黄茂如平日就在此处办公。
深圳一投行人士告诉记者,茂业举牌大商股份的资金也来自于资本运作。“茂业早先发债应该就是为了这个。”该人士的意见是,“百货行业不景气,茂业有钱还不如回购自己的股票以稳定股价。”
茂业今年已推进了两笔融资:一笔是通过成商集团发行的不超过3亿元的短期融资券,另一笔是通过茂业商厦发行的8亿元一年期融资,融资成本为年利率4.29%。
中报茂业国际的账面上只躺着10.2亿元的资金,7月底以4.50亿元“财务投资”大商股份耗去将近一半。
17天资本运作“三连发”狙击3公司
全流通时代到来后,茂业的资本运作新添门路。霸气十足的黄茂如,也有遭遇其他商业巨贾夹击的时候。
今年3月16日-21日,短短的4个交易日内,茂业迅速地卖掉了1104.5万股深国商A股;二季度又将剩余的253.25万股A股出清。抽身离去时茂业表示“看淡深国商的前景”,简单得就像2008年举牌时披露的“看好”。
至此,茂业手中握有深国商的1552.89万股B股。一位深国商股东向记者透露,“早前有意向人想接盘茂业的那1000多万股B股,接洽后茂业的副总裁甘玲表示感兴趣,后来却突然反悔了。”茂业若全身而退,主营购物中心产品的深国商,也将成为其潜在竞争对手。
9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深圳皇岗商务中心,市场高度关注的晶岛项目已现繁荣景象。茂业高层一脸错愕地看着记者,表示对茂业有意向退出B股“不知情”。
茂业去意浓厚,市场将之解读为“茂业在深国商的控制权之争中彻底失败”。这一番结果,与黄茂如当初的预期定然不同。
2008年,成功跻身港交所的茂业国际手中有了“闲钱”,开始玩起了举牌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游戏。
当年10月,短短的17天内,渤海物流、商业城、深国商先后接到了茂业系的通知,早前已通过二级市场买入各公司6.68%、8.63%、5.09%的股权。市场普遍认为茂业是相中了这些国有老商业股旗下值钱的商业网络、物业资产甚至是土地储备。
黄茂如的“零售商业+地产”模式的本质就是获得被低估的优质资产,再通过资本运作,例如像银行抵押,定向增发等方式,迅速将资金抽走,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来谋取高额利润。
一位接近商业城的人士向记者确认,茂业系有争夺控制权之意。早期商业城大股东进行股权挂牌转让,条件太高,最终因无人符合而流产。茂业高层也去参与过,却遭到了各种阻力,没有取得进展。
面对茂业的突然来袭,渤海物流和商业城以“茂业系在增持股份远超过5%后才进行披露”为由,第一时间向监管部门进行申诉。而深国商立即启动了“毒丸”计划,意图通过限制董事会改组来保住控制权。
举牌方茂业并不示弱,“疾风暴雨”般地增持,步步逼近大股东持股比例。
黄茂如可能没有想过,控制权大战期间,深国商三易其主,最后“杀出来”的潮汕掌门人郑康豪资金雄厚,能招架得住他的连环攻势,茂业系终居第三大股东。
黄茂如更加没有想过,潜伏在商业城的第二大股东深圳琪创能其实是新宇亨德利掌门人张瑜平的马甲公司,他的举牌,更像是在为张瑜平频频出手搭台。
只有渤海物流的控制权成为了茂业系的“唯一猎物”。提及那段历史,渤海物流的董秘张黎明很慌乱,“茂业的问题太敏感了。”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茂业集中资金火力进攻渤海物流是一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渤海物流的第一大股东新长江投资没有钱增持反抗了。”
茂业收购渤海物流股份过程中多次运用“欲擒故纵”的手法,每次增持的数量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以试探大股东的反应。但新长江投资并未出手还击。
记者注意到,截止到2008年7月初,新长江投资所持渤海物流无限售条件股份已累计质押冻结约5168.2万股,占新长江投资总持股的99.96%,其资金窘境可见一斑。茂业2008年轰动一时的连环举牌故事,最终以12月初新长江投资将部分股权转让与茂业系,茂业系巩固控股地位为结局。这也是茂业史上“三连发”的唯一胜利。
资本运作老手高投入获高回报
支撑茂业对前述公司全面举牌的除了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外,还显示了典型的产业资本对金融资本的抄底行为。茂业在收购这些经营不善的商业企业后,可能会进行改造输血,待时机成熟可以成为新的融资平台或者套现。
作为产业资本运作老手,精明的黄茂如也许给自己算过这样的资本账目。
渤海物流是黄茂如2008年胜算最大的一次举牌,同时也是投入资金量最大的一次举牌。在拿到实际控制权之前,黄茂如进行了6次增资,累计耗去5亿元。然而,渤海物流仅在2011年度有分红,茂业从中获利222.76万元。另外,茂业还持有渤海物流6.1亿元的市值,到目前为止,黄茂如在这单投资中仅实现了1.12亿元的微利。当然,渤海物流对茂业国际的业绩增厚亦有作用。
投入资金量排第二的是对大商股份的投资。今年7月27日茂业斥资4.5亿元购入了大商股份2.11%的股权。按大商业股份最新的市值115.55亿元计算,黄茂如持有的这部分股权的价值为2.44亿元。目前这还是一笔浮亏2.06亿元的投资。
黄茂如的第3笔大投入是2005年以3.8亿元的成本拿下成商集团的实际控制权。这是黄茂如持股比例最高的一家公司,也是从中渔利最多的一家公司。先是获得了价值22.58亿元的物业资产,2008年6月19日又套现0.95亿,2009-2011年期间获得了0.39亿元的分红,目前持有的股票市值为19.02亿元。计算可知,这单投资给黄茂如带来了高达39.14亿元。
举牌商业城是黄茂如投入较少的一笔投资。通过挂牌转让商业城11.74%的股权的标价为4.2亿元,而黄茂如通过二级市场举牌仅花费了1.91亿元即获得了商业城10.67%的股权。期间2011年茂业系套现了0.12亿元,目前所持的股权市值为1.73亿元。从纯数学的角度,黄茂如在这单投资上还亏了600万元。
投入最少的是对深国商的投资。黄茂如2008年获得深国商10%股权仅花费了0.76亿元。今年出售全部A股套现2.36亿元。如今手头上的1552.89万股B股价值2.6亿元。换言之,黄茂如在深国商的投资上赚了4.2亿元。
纵观黄茂如四五年来的资本运作,以15.97亿元的成本,撬动了42.34亿元的净投资回报。
冒进抢食同行股 危机四伏感不安
在广东惠来县周田镇前湖村,黄茂如的老乡,许多乡邻对发迹后的黄茂如似乎并无好感。一位黄姓前湖村村民告诉记者,“一年内黄茂如只有在清明的时候才会返乡,对同乡并无提携。”有好事者计算过,“如果把黄茂如的财产发给所有惠来人民,每人能够得到二万!”
在商界,资金雄厚的黄茂如乐此不疲地抢食同行的商业手段,也被指“容易得罪人”。茂业所在的零售百货行业是非常特殊的行业。任何一个城市的市中心都有它比较固定的商圈和配套物业,外来品牌在短期内很难打入异地市场。
茂业早些年在南方耕耘,尤其注重在二三线城市布局,在南方以外的市场占据上有所缺失。近年来茂业接二连三的举牌事件,也被理解为通过举牌取得控制权迅速地进入异地市场。例如,茂业举牌的成商集团是西南地区数一数二的百货上市公司,渤海物流在秦皇岛有它的商业网络;商业城早年进驻了沈阳的商圈;大商股份在大连有自己的市场。
在券商研究员担忧百货行业的前景之际,茂业还在继续投资和扩张。黄茂如冒进的个性可见一斑。
“现在百货业的估值很便宜,产业资本愿意介入。”一位研究零售百货业的基金经理这样来解释茂业对大商股份的介入,“现在百货行业不景气,他们可能考虑看的是长周期。”
一位深谙百货行业运作之道的上市公司董秘则告诉记者,“现在的百货行业是有问题的,茂业的举牌啊,投资啊,扩张啊,都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记者注意到,缔造了第一个二级市场举牌上市公司收购案的“金鹰系”,彼时曾耗资近5亿元十一次举牌南京新百,在而今的弱市下安静得没有声息。
早年举牌鄂武商的银泰系,面对目前的市场也收住了脚步。
黄茂如也许也已经感受到了,百货行业已面临瑟瑟的秋意。内需不振,内地经济放缓,在今年茂业国际的业绩交流会上,黄茂如将今年全年的目标修订为在去年基础上略有增长,较年初10%至12%的目标大幅放缓。茂业的员工,普遍被要求学习董事长黄茂如在企业宣传内刊上写的一篇文章《我们都是葡萄枝》。黄茂如是基督教徒,他引用圣经上的一句话来阐述自己的管理理念,“我们都是葡萄枝,凡不结果子的枝条,就要被剪去;而结果子的枝条就会被修理干净,好让它结更多的果子。”
黄茂如在文章写道,“茂业才存活了十多年!……虽然我们没有被剪掉,我却听到了这把剪刀的咔嚓声,就在我们耳边尖锐地响起,一再响起。”字里行间充斥着危机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