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被一个民营企业家拉到公司里面去,要我给他的员工讲讲“以厂为家”的员工职业规划,我苦笑推辞。我告诉他,今天的职业人“转换工作”这件事已经从以前的可能性,变成了一种必然——一个现代职场人士平均要换1.8个行业,7个职业,而今天的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3年。这意味着,我们不太可能像我们的父母辈一样,把厂当家,把老板当妈。我们更多与他们处于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
我们从不同年龄段开始说起:
90后:入职1-3年
90后刚刚进入职场,我们应该在意些什么?
发展收入> 社会收入> 工资收入> 损耗
职场如竞赛,一开始选对自己的比赛项目最为重要。刘翔身体素质再好,也很难成为游泳世界第一。所以前三年,我们要从职业里面拿到最重要的收益,就是一个能够学习到东西的工作,能接触到牛人的视野,能够有挑战,有系统学习与培训的工作。这帮你迅速成长到能够看清自己,让自己有能力主动选择自己的赛场。
社会收入与工资在这段时间不那么重要,因为刚入职场,除非“你爸是李刚”。你不可能有什么太好的社会关系——因为社会关系也建立在能力之上。这个时候工资的主要功能就是让自己活下来,也别太期望任何行业起步就有高薪——那些都在未来,需要通过你发展才能得到。而这个时候,因为没有家庭、孩子、身体正好,所以损耗不太需要考虑,累就是福气。
除了薪水,90后还在意什么?
企业能做的事情很多。刚进入职场的年轻人,最该给予90后的是两个,眼界和挑战——90后喜欢挑战,有自己的主见和方式,一旦认同会暴发出巨大的能量。但是往往不是心气太低,随波逐流; 就是心气太高,什么都看不上眼。这则是眼界的问题——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以往我们的眼界只能触及身边最优秀的人,他们则在网络上终日看世界级的牛人——一个人整天都在看马云、巴菲特微博的人,你也难怪他不会抱怨公司发展不够好不够迅速。这个时候企业应该提供眼界方面的拓展,让随波逐流者看到有趣,让心比天高者看到和意识到那些光鲜背后,有一些百度不到的东西,让他们意识到眼前的事情就很挑战。
能够给90后提供眼界和他们感兴趣挑战的企业,10年内会在中长跑中获胜。
80后:入职3-10年
入职3-10年,正是职业的稳定上升阶段。这个阶段,80后该看重什么?
工资收入 > 发展收入 > 社会收入 > 损耗
你应该慢慢探索和定位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可以开始有意识地向某个方向发展了,这个阶段自我发展依然是关键,唯一不同的是你对于工资的要求提高了许多——这个阶段也许是你这一辈子收入最有压力的时间段——你面临结婚、生子、买房、教育、继续学习等一系列支出。这个时候很多人会暂时把成长放在一边,先稳固住自己的小家庭再说。
除了薪水,80后还在意什么?
企业能够给予80后的,就是一条清晰的职业上升路径,以及一个清晰的职业规划——让员工意识到,这个路径是属于他,适合他,通过他的。这个阶段的员工正在经历人生最关键的时期——工作定向、婚恋、生育等一系列的人生大事也就此展开。所以如果企业能够在这些事情上面有自己的支持系统,则会大大加强员工的满意度。我们公司主要是80后员工,所以新精英就有专门的梦想基金,鼓励他们在工作外追求梦想。家庭基金,给他们的父母亲医疗费用的急用。还不定期有婚恋、亲子的学习。
70后:入职10-20年
入职10-20年,这是你职业的渐入佳境的时期。
70后该关注些什么?
社会收入> 损耗> 发展收入 > 工资收入
你的经济越来越稳定,同时因为能力提升和交际面的扩展,能够链接到越来越多的资源。这个时候你的职业不再是能力或者体力的比拼,而更多是资源和格局的比拼,所以社会收入的重要性日显。
同时你的体力和精力也在显着下降,所以关注损耗对于你来说则越来越重要。
除了薪水,70后还在意什么?
70后的体力逐渐下降,但是资源越来越丰富、经验越来越强。企业首要提供的,就是一个能够充分让他们发挥自己人际需求的宽松制度与平台。这个时候,企业安排一定的管理职位,对于没有管理职位的员工,也可以有让人尊敬的等级划分,让员工在企业中获得尊敬,在企业外能有体面的社交平台,是企业能做的事情。同时员工,尤其是女性的注意力转向了家庭。企业如果能够提供给家庭足够支持,比如以公司的资源帮助寻找教育资源,提供亲子教学的相关培训,会让员工收益很多。
60后:20年以上
入职20年以上,这是你职业的自我实现的时期。
60后应该要些什么?
发展收入> 社会收入> 损耗 > 工资收入
在入职20年以上这个阶段,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慢慢都不再是问题,大部分人会在40-45岁之间意识到自我实现的问题——自己还有不到15年的精力充沛的时期,此时为家人和孩子做的已经完成,为团队和企业做的也差不多,我该为自己做些什么?
这个阶段人们会重新关注发展收入,重新投入学习、进入自己一直想进入的新行业。
除了薪水,60后还在意什么?
自我实现。大部分60后都是公司的关键人物,他们一方面觉得自己在公司很重要,一方面又有自我实现的欲望。企业这个时候薪酬待遇已经无法留人,最关键的恰恰是提供给60后自我实现的平台和机会。允许他们从管理岗位上面分出一部分精力,做自己愿景的事情。如果当年微软不是要让李开复调离中国,而是在中国提供一个类似创新工场的平台,也许李开复也不需要去GOOGLE呆几年,而创新工场是微软下的李开复开得,倒也更好。企业应该不仅把60后当成企业中坚分子。还应该意识到,他们已经有内部创业的力量和可能。
每一个职业阶段,都有需要关注的事情。我们很多人在该谈发展的时候谈赚钱,在该谈赚钱的时候搞关系,在该搞关系的时候又狂搞自己——他们一辈子光搞副业了。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职业生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