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进阶深造 > 正文

80后直面职场三十而“虑”克服不良情绪

2012-08-27 11:10来源:《职场》字号:小

“虑”之一:遇事惊慌失措 负面情绪占主导

  一般来说,工作6年,就算没有任职管理职位,公司对这样员工的预期也非常高,希望他们在团队中是团队文化的引领者和传播者,并且要求他们个人能力突出,能够协助团队的领导者推动整个团队的业绩上升。但是事实上,很多处于这个阶段的职场人并不能够完全胜任这个角色,在外部的压力下,他们变得更加敏感和焦虑,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坏结果,然后直接就被这个臆想的可怕“后果”吓倒了,不知所措。可是等事情结束后再回头来看,可能只要厘清条理,根本就不是问题。更有甚者,会因为遇到老板打招呼的时候,老板的回应不算热情,就能闷头琢磨半天:我最近的表现哪里不合格?

职场讲述:老板突如其来人单独谈话

  上周,我经历了一个过山车式的心情起伏。我们公司是做实业的,氛围比较传统,一般来说没啥事领导和下属交流都比较少,基本就是工作本身的交流,任务说明之类的。

  周一中午,在单位食堂吃完饭上楼,在楼梯间遇到了经理,打完招呼客套了一下,他居然一反常态地说:“明天下午来我办公室一下,我们聊聊。”我当时心里就咯噔一下,整个下午都在想,为什么要聊,聊什么;最近自己有没有出差错;同事们有没有也被领导“召唤”;最近公司有没有一些不好“八卦”,比如裁员?

  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下午,我敲开经理的办公室,结果他正接待一个客户,就对我说:“你先回去,等我有时间找你。”于是,继续回去忐忑。直到周四的时候,才进行了这次对话,其实领导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公司目前的氛围太古板,公司也希望更多地推动创新,而我是老员工,又主要做设计方面的工作,是创新的主要阵营,所以想听听我的想法,和我现在工作中的感受。

  事后,我回想了一下,自己都十分汗颜,是什么样的环境,或者什么样的压力,让我居然能够焦虑到这种地步,领导谈话,职场中多么常见的事情,居然能让我自我折磨了近一周之久。

专家分析

  人吓人,吓死人。自己吓自己,吓死的速度尤其快。悲观主义者看到乌鸦都会觉得世界要毁灭了。但咨询师绝不会认为你有妄想症,更不会说你愚蠢。既然生活难控,焦虑难免,那我可以教给大家一个小技巧来处理这些避免不了的心理焦虑——意象对话练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和时间,尽量放松,然后自己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担心的那个场景——比如,这个案例中的“领导找我谈话”。身心放松之下,你的潜意识自然会帮到你。也许,你想象领导真的要辞掉你,那么就在想象中跟领导对话,你可以问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决定呢?”、“我工作之中有哪些不足?”,因为领导也是你想出来的,所以你必然知道领导会说什么,通过这种意向中的对话,你心中的焦虑会逐渐减少。经常做这个练习不仅可以消除焦虑,还可以增加内心自信的建设,极其有助于职场上的个人表现。如果不能立刻在脑海中展开想象,那就是不够放松,学会让自己放松下来也是一个职场人的必备技能。

“虑”之二:自恋后的失落

  由于周围环境和社会对工作6年左右的职场人贴标签,会认为到了这个阶段你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有什么样的职位或者收入。如果达不到这个标准,职场人会越来越急于证明自己,急于达到所谓的“标准”,于是往往会把眼光从未来收回,更倾向于眼前。可能在失去一些机会和福利时,这种心态就会让负面情绪发酵,变得难以控制。

职场讲述:出国的机会没有我

  出国的机会,在我们公司不多,去年底的时候,公司要去参加一个美国的展会,同时也要考察美国市场,看看美国同行的产品,所以计划是销售部门也派2位同事过去。这样的机会肯定大家都很踊跃,我马上去找领导直说了我希望获得这个机会,希望领导能够考虑。

  回来以后,我想了下,在部门里我算是英语比较好的,再加上平时我业绩也算不错,从毕业就在这个行业工作,进现在这个公司也2年了。自己分析了半天,觉得在这些前提下,2个名额里面有我一个应该没问题吧。但是,最后领导指定了另外2个同事,一个是销售冠军,我不得不服,但另一个却是刚进公司不久的年轻人,据说是因为专业背景很强。

  这让我特别郁闷,还跑去找领导“理论”了一番,这当然不会让结果有所改变,还让我低落了很长一段时间,一度甚至考虑过辞职换一家公司。后来是觉得辞职换新环境各种成本太高,还不如打起精神来——去年公差去美国不成,那今年自己努力工作,挣提成自己去吧。

专家分析

  自以为是也罢,管中窥豹也好,这种把“我认为”当成“准现实”的做法很常见,但却只能带给自己烦恼和失落。你再聪明、再睿智、再认为自己有理,你的想法也是你一个人的,必然是片面的。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最忌讳的就是以自己的意见代替全局的安排。用心理学术语来说,这就是自恋。自恋并不是什么病态的事情,人人都自恋。大家只有先爱自己,才能爱别人。但如果自恋过度,就变成了骄傲、自大、敏感、膨胀。更重要的是,过度自恋会丧失现实感,分不清什么是心理现实和物质现实。在这个案例中,案主认为自己的“必须有资格”就是过分夸大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当心理现实跟物质现实(没有被派出国)不符合时便极度受挫。对于自恋的人群,没有比“多受点打击”更有效的手段了。当一个人不断地摔跤,他自然会明白,这不是路的错,而是自己的错。

“虑”之三:为人处事缺乏沉稳

  工作6年后,为人处事方法成熟的同时,人际关系也开始变得更为复杂,需要在人际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随之增加。大部分时候,我们对此乐在其中,并从中享受着被需求和被关注的成就感。但是如果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在原有的人际网中,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可能就会乱了阵脚:不是去提高自己能力和地位,以重新匹配这样的人际网络;而是选择用一些方法和方式去验证“一切并没有改变”——结论,可能让你更加受伤。

职场讲述:当死党变成上级

  今年初,死党Mona换了一份工作,到了一家风头正盛的文化公司负责一个小的策划部,去了以后发现水挺深,好几个同样的策划部门内部竞争,但人家是“地头蛇”,Mona做得很郁闷,好几次跟我们几个闺蜜吃饭,都一肚子苦水。我和Mona是同行,她一直力邀我去她们公司:“姐们儿联手打天下。”出于帮忙,也觉得她们公司确实前景不错,我接受了Mona的邀请,去了她们公司,在Mona的小组,职位是高级策划。

  我知道,和朋友做上下级,一定要注意距离和分寸,我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得很好,但显然Mona是对朋友之情毫无顾忌的。Mona为人比较强势,所以公司的其他同事私下对她是略有抱怨的,听到一些比较尖刻的话语后,我选择了和Mona谈一谈,没想到,曾经很听我们劝的她,当即就有点不高兴,向我抱怨“连你都不理解我”。

  既然是这样的结果,那我肯定选择了噤声,让这事情翻过了事。可是Mona明显没忘记这事,第二天,我负责一个策划提案需要和Mona讨论,就因为提案里的一个小小分歧,她把提案使劲摔到桌上,指着我鼻子说:“能不能不要这么自以为是!”

  这事发生后,我迅速地辞了职,面对Mona的挽留我回答:“辞职只是为了以后还能继续做朋友。”

专家分析

  在职场谈友情,在爱情里谈利益,在利益中谈尊卑,不客气地说,都是够蠢的了。伴着京剧的调子,哪个歌手也唱不出HIPPOP。在什么环境里做什么事,是一个职场人必须明白的准则。要交朋友,去爱好圈子里交,你的上司付你工资不是让你这儿来找知己的。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边界感”。意思就是不会把谁都当成是自己拜把子兄弟,边界感差的人会在任何环境里寻找“爱”的感觉,哪怕是对着客户都需要人家跟自己掏心窝子。这类人自然有股善良劲儿,但在需要边界的环境中——比如职场——他们往往是会好心办坏事,或者说得恶毒些,是用好心逼着别人办坏事的人。案例中的Mona似乎是个恶人形象,但在职场中,她的确没有义务为了保护友情而嘴下留情。Lisa委屈地认为两人是朋友就应该客气些,其实是边界感太差的表现。

(责任编辑:羽篪)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