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会展服务 > 正文

浅析甘肃会展业发展问题及解决之道

2012-07-12 11:23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字号:小

  会展业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家和政府的重视,甘肃省对会展业的发展也是积极的支持,但是目前来说发展并不顺利。究竟是什么羁绊着甘肃会展业的发展?甘肃会展业的前途又在哪里?

缺品牌是软肋

  作为省内现代策展公司展览部总经理的温政军,时常游走全国各大会展现场,记者采访时他刚从广交会、西洽会两大会展现场取经归来。在他眼里,相较于广州具有沿江沿海、内外交汇的独特优势,东莞、义乌等城市以产业为依托的会展经济发展思路,似乎更符合甘肃会展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会展经济的发展要靠会展企业、会展商圈和会展品牌支撑,而会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靠会展参展商的参与。温政军认为,如果展览所在地就是企业销售的目标市场,那么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就有市场优势。因此,产业市场规模的大小,对该产业举办的展览会规模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规模过小,没有市场基础,展会就很难成功举办。

  “缺品牌,特别是自主品牌,也是我们会展业的软肋。与法兰克福家居展、纽约消费品展、巴黎时装展等国际著名展会相比,我们几乎没有叫得响的展会。”温政军说。

  作为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赫赫有名的广交会不具有可比性,甘肃靠什么产业来吸引更多的受众呢?甘肃树立何种会展品牌来营造氛围呢?温政军心里没有谱,因为在他看来,外地的专场展会各具特色、主题鲜明,但在本省,却更像一个大集市,啥都有,又啥都没有。除了政府主导的展会,品牌展会相当缺乏,每个展会的平均收入远远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硬件不硬,软件不软,品质严重缺失,使甘肃举办的各种展会相形见绌。

  中科院博士、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甘肃省分会副会长任福康对此也有同感。他直言,甘肃的会展更像是自娱自乐,缺乏国际视野,“本地人办展、本地人参展,只会让甘肃会展业的路越走越窄,更谈不到大品牌的打造。”他认为,每个展会都有不同的特色和资源,有的双管齐下、会展互动,有的以会促展、彰显高端,有的以展促会、凸现专业。地域、文化、经济水平等因素决定了展会经济的不同形式,彼此难以借鉴,是会展经济的痼疾。

专业人才稀少

  “我所有的招数都用遍了,还是没成效!”再次从人才招聘会上铩羽而归的康元无奈地将自己丢进沙发里。这位80后小伙子本想乘着甘肃会展业发展的东风,创意性地将“展览展台装潢、展品运输、物品租赁”纳入自己公司的主要经营范畴,但招聘人员中屡次碰壁后,他开始有些灰心了。

  上游企业、中游企业和下游企业是会展企业的三个基本部分。上游企业指从事会展创意策划、行业调查、市场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和组织实施以及营销招展的企业;中游企业指为会展活动提供场馆、设施、服务的企业,即会展中心。而康元想进入的,是会展业的下游--直接或间接为会展活动主办单位、参与方和观众提供服务的企业。除此之外,商务服务、商务旅游、公关礼宾、媒体广告、印务票务、信息数据、法律咨询等也属下游企业的经营范畴。

  办展会要从外地请展览服务商,这是甘肃会展业遭遇的尴尬。年薪十万也很难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到会展专业可用之才,更是让人难堪。“作为服务业,会展业在发挥服务功能的同时,自己却需要别人服务。”甘肃国际会展中心总经理张柱失望地说。

  企业生存与发展之道,不仅在于有得天独厚的政策条件和雄厚的资金实力,更在于拥有优秀的人才及对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会展业也是如此。兰州市虽有近百家会展企业,但很少有具备承办国内外大型展会实力的公司。

  另据业内人士介绍,甘肃目前有60家左右的本地展览公司,还有近百家左右的外地展览公司,后者有的在甘肃有办事机构,有的是“游击公司”,办展时来,办完就走,全国到处赶场。没有高素质的会展人才,就根本无从驾驭甘肃会展业这匹狂奔的骏马,更难谈及上中下三类企业合力而为、共创佳绩。

解决体制问题是关键

  规模较小、水平低下、发展不足,是我省会展业面临的最大难题。任福康坦言,发展会展业,打造国际会展名城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体制不理顺,会展业很难上得去。我省目前对会展业的管理资源没有整合,主管部门间没有很好地协调,这样很难形成优势。

  同样看好甘肃会展业未来的兰大经济学院院长高新才认为,一个城市会展经济的发展,要求政府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机制来调节经济活动,而是必须承担其合理配置市场资源的重任,维护会展市场的健康和繁荣。首先,政府必须制定会展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策、法规,并办好政府主导型会议和展览会。其次,健全会展业发展的管理体制,明确会展业发展的主管部门,设立具有组织管理、协调服务功能的管理机构,组建会展行业协会,加强国际国内行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加强学术研究与交流,协调行业关系,自律行业行为,提高办会、办展水平。第三,利用财政、税收和金融手段对会展业实施有效调控,制定财政扶持政策,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场馆运营以及规模大、社会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会展活动的奖励性补贴和城市会展业整体形象推广等,并使其更好地适应城市会展业发展的需求。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应周表示,甘肃有很深的文化积淀,但文化、科学、教育方面的会展是空白,应用差异化打造会展品牌。

  甘肃会展业正以蓬勃的势头在发展。夕阳西下,黄河北岸的甘肃会展广场上,三五成群的市民络绎不绝地穿梭往返。“看,那就是我们的会展中心,但愿它不要成为摆设,而能真正地成为咱甘肃的聚宝盆!”市民李梁伟调侃般地向同行的友人做着介绍。华灯初上,迎接甘肃会展业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明天?目前,这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责任编辑:赵欣)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