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美国四名参议员联合提出要求限制政府差旅和会议花销的议案后不久,美国旅行协会委托专业咨询公司Rockport Analytics做了一个研究,最后发布了名为“政府会议的价值”(The Value of Government Meetings)的研究报告。这是美国第一个评估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大幅削减会议费用造成的消极影响的研究报告,旨在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游说国会(lobby),阻止该议案通过,否则协会会员将因政府会议业务减少而遭受损失。与所有欧美的分析报告一样,这份“政府会议的价值”报告中发布了大量经过调研、整理、分析后得出的数据,比如,2011年,美国联邦政府雇员为参加会议而支出的费用,对美国经济的直接贡献、间接贡献和派生贡献一共是244亿美元,创造了34.38万个就业机会和145亿美元的工资和劳务收入,创造了55亿美元的税收。
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都会对当地会议业进行分析和测算报告。之所以说是测算,因为实在没有办法统计到全部会议和实际花费。因此,通过调查、访谈得到的数据,只能是估算或测算。但这种方式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即报告中都会如实相告抽样调查多少样本,得到的有效回复是多少,利用哪种方法(一般都采用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推荐的旅游卫星账户体系)算出来的,直接花费、创造的就业岗位、工资和劳务收入以及税收各为多少。有的还会推导出产业产值和对GDP的直接贡献值。报告的末尾还会列出该报告的不足之处。这就引出了我们一直引颈以待的调查分析方法论话题。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但数据的获得、整理、加工需要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这样得出的结论方能获得各方的认可,而国内大多数会展业的分析报告都不列明方法论,不知是何原因。
评判一个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首先需要有行业代码,这是该行业被一国统计局认可的标志。(2012年,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及代码》将会议及展览服务机构代码确定为L7292)。有了行业代码后,就有了分析这个行业对整个经济贡献的基础,最主要的指标有三:即直接花费、创造的工作机会和税收。
如果在百度上搜索“会展业1:9拉动作用”,马上就会有几十万个结果。报纸杂志上经常宣城会展业对经济的拉动系数是1:9,也经常听到会展业内人士和政府官员、学者引述这么一个说法,“一位展览业巨头曾经如此形象地比喻会展经济的综合效益,‘在一个城市举办一个国际展会,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美元。’” 2009年5月4日的贵州商报甚至用了“魔幻会展业1:9的拉动效益”作为文章标题,“魔幻”两字颇能反映出政府对会展业的深切期待。
按照现在普遍的说法,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是1∶9,即展览的收入如果是1,住宿、餐饮、运输、通信、旅游、贸易等相关行业收入将达到9。但国内难以见到对会展业特别是对会议业的经济贡献作用做的调查研究和令人信服的论文,也找不到到底是哪个“国际展览业巨头”说的“一架飞机在城市上空撒美元”。
会展业对经济的贡献众所皆知,但就是难以独立开发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测算体系来估算出会展业的真正价值。就这一点来讲,(美国)会议产业理事会(CIC)、全球专业会议组织者联盟(MPI)等为美国、加拿大、英国所做的会议业经济贡献的研究报告以及分析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作者:刘海莹 系国家会议中心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