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资讯 > 教育培训 > 正文

访泰富教育集团创始人周崇明

2012-06-13 10:29来源:人民政协报字号:小

  他在中国教育培训行业中拥有近三十年的从业经验,是中国大学教师成功创业者的代表之一;他高瞻远瞩,准确地瞄准了教育培训的“主攻”方向——学前和职业教育;他提出国际化思路教育的战略,树立了行业中的典范。

  日前,记者有幸采访了引领行业发展,贡献卓著的泰富教育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周崇明。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教育培训行业的?为何选择这个行业?

  周崇明:算起来我在教育培训行业摸爬滚打已经27年了。期间,在中学任教十年,在浙大读书并任教16年,期间又在教育部工作过半年,在跟不同的教育群体的接触中,我发现了中国教育还有很多的弊端,自己就想做一些事件,去改变它。我们最初成立了一个翻译公司,当时还参与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新闻翻译工作。后来又独自创立了自己的外国语学校,主要针对中学生的英语培训和暑期夏令营。2005年后开始转向正规的幼小教育和职业教育领域。

  记者:当时为何选择了幼儿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领域?恰好这两个领域也是目前最受关注的。

  周崇明:教育行业,我从中学到大学都经历过,对中国整个教育体制比较了解。基础教育是国家重点关注的,我当时分析在这个领域不可能做得很大,可能做一个小学、初中或者办一个高中是可以的,但是要大规模的来做不太可能。这样看来,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教育不太好做。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就把目标定位在国家管得少但家长有需求的两头:0—6岁和19—24岁。

  我们2005年进入这个领域,当时中国已经有十万多家民办幼儿园了,大多是一些文化层次不是很高、个体户办的幼儿园。我们采取了一个创新策略,坚持国际化的办学思路。

  记者:你们提出“国际品质,成就一生”,你是怎么看待教育国际化的?

  周崇明:2006年我们在英国成立了英伦国际幼教联盟,专门研究西方小孩子的成长模式。后来,我们发现我们国家应试教育做得很好,但是西方在素质教育方面比我们先进多了。

  我本身学外语出身,对于西方文化了解得比较透,所以提出了幼小国际化的目标,使我们3—12岁的孩子通过国际化的教育模式,一开始就形成健全的人格、独立自主的品质和素质,未来可以在国际上与人竞争。

  这几年中国学生涌现了出国留学(微博)热潮,现在差不多每年有上百万的学生要出国,其实他们中间有些成长的基础是很差的,即便出去也很难改变他本身的素质。因为他前面十年在中国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没有国际教育的基础,在高中以后出国,已经很难改变了,回来后跟没出国的差不了多少。这种现状再次印证我们的目标和方向是对的,我们的幼小国际化得到了家长普遍的认可。

  记者:听说泰富旗下的幼儿园已经有100多家了?有多少是你们直营的?

  周崇明:泰富教育是一个集团,集团下面有很多的子品牌。英伦是从英国引进过来的,英国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我们取名英伦,代表英国伦敦。我们的品牌有“英伦国际”、“英伦宝贝”这样两个品牌。英伦国际是做高端的,英伦宝贝是做中端的,这两个同时运作基本上就已经可以覆盖大批量的需求。

  现在使用过我们的特色产品及教材的英伦国际幼教联盟园有上百家,我们的直营园有20多家,都是我们直接控股或全资的。因为担心加盟很难满足我们对孩子的培养目标,另外,从管理到教育软硬件的配置、师资等方面也不一定跟得上,所以我们采用直营模式,来强化我们的办学理念,真正实现我们幼小国际化的目标。

  记者:对孩子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体现在哪些方面?

  周崇明:国际化的培养模式主要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为主。培养孩子自立、自尊、友好、合作的能力和素质。在课程上采取“自主研发+战略整合”的模式,我们会选择适合的国际上开发智力的产品,整合成为我们课程体系的战略合作伙伴,所以我们相当于一个整合运营的公司,而不单是研发。因为研发需要大量的积淀,对于一个机构来说没有几十年的积淀是做不出高端研发成果的。

  我认为,目前国内不缺乏研究教材的公司,更需要的是整合运用,需要一个新的运营模式来发展我们的幼儿园,以达到更好的培养目标。

  记者:办职业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周崇明:职业教育也是从2007年开始的,因为2005、2006年之后,高中和职高的录取已经各占一半的指标了。家长望子成龙,对高中孩子的希望寄予在高考上,另一部分孩子则是要直接进入社会的,他们的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对社会对家长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从这一块来讲,家长的需求很大。

  我们研究了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他们在国际上做得很好,很有影响力。跟相关人士探讨后,我们觉得,在未来,职业教育是一个巨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采用的是高技能加学历,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人才。这也是适应社会和家长需要的。所以我们将职业教育也作为事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培养孩子的高技能,让孩子在社会有立足用武之地。同时,也将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国新)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