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服务业比重提升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历程表明,人均GDP达1万美元,即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也是经济转型,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比重提升的关键阶段。如美国是1951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超过70%;英国是1967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67%;日本是1971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60%。
从第一届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京交会)上了解到,伴随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深刻调整,新兴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重要动力。按照2011年我国服务产业增加值推算,未来年逾20万亿产值的服务业有望向民营资本全面开放。
温家宝总理在京交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指出,我们要深入推进服务领域各项改革。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坚决打破部门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充分释放服务业的发展潜力和活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服务业市场,坚决破除阻碍民营企业投资的“玻璃门”和“弹簧门”。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体制机制僵化,市场化程度不高。中国美国商会主席狄安华认为,我国的确有些服务业领域还没有对外资开放,但是对外资开放的程度比对民营资本的开放程度已经高得多。于立新也表示,入世十年来,我国服务业领域在对外资开放的同时,却没有向民营资本全面开放。下一步我国应抓住重点突破口,进行配套政策扶持,破除民营企业发展的无形障碍。
“由于服务业涉及面广、行业众多,因此,应选择重点突破口进行推进。”于立新表示,应从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三方面重点突破。他指出,生产性服务业是为制造业转型升级配套服务的,长期以来,处于制造业价值链两端的研发、营销、渠道等高附加值、高利润服务没掌控在我国企业手中,因此生产型服务业应得到发展;除此以外,文化创意产业、服务外包都应是重要的战略突破口。
现代服务业的延伸和内涵丰富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自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来,以农业为主导的第一产业逐渐让位于工业(第二产业),当工业(第二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产业分工越来越细,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服务业)越来越庞杂,反映生产力水平的“第一资源”劳动力资源也开始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研发,也从生产过程中分离出来,以科研、现代通信、软件业、物流配送、金融保险等为标志的新型服务行业孕育而生。因此,产业升级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各类载体,现代服务业的延伸和发展,也同时推动着产业革命和经济转型。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