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优衣库逆势崛起三因:定位 模式 人才

2012-05-23 11:17来源:投资者报字号:小

    金融风暴中逆势崛起的优衣库一度被认为是日本最具活力的公司,创始人柳井正也曾问鼎日本首富的位置。2002年,优衣库在中国开了第一家分店。今年4月28日,优衣库在中国有11家门店同时开业。截至今年4月30日,国内有127家店面。优衣库的成长和壮大非常值得中国企业尤其是服装企业学习与借鉴,比如:准确定位、SPA模式和创新的人才观等。

定位 对路是根本

    1985年,柳井正把优衣库定位于平价休闲的服装市场。他的理由是“企业要想获得大发展,就一定要面向大市场”。当年日本经济增长率接近4%,并实现持续四年增长,此时一些日本服装企业考虑到国民消费能力增加,选择了品牌高端化。但随之而来的是1985年9月22日,“广场协议”的签订。之后不到三年,日元对美元升值一倍,经济泡沫破灭后日本进入20年的大萧条。持续经济缩水,让日本人形成了精打细算的消费意识,定位于普通消费者的优衣库颇受欢迎。

    在2008年的经济危机中,“国民服装、平价服装”的定位更是促成了该企业的发展,当年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的资产缩水了180亿美元,日本任天堂董事长山内溥身家缩水至45亿美元,而优衣库则逆势上涨了63%,新开门店遍地开花。柳井正则成为2009年日本首富。北京受访者在回答“优衣库品牌第一印象”的问题时,“休闲、平价、舒适”分别占到32%、37%和15%,可见走出日本的优衣库尽量保持着自己的风格。

定位 混搭奢侈品

    进军海外的优衣库把店开在当地繁华商业核心区,1999年,巴黎分店开业位置在最繁华的商业街,店面2150平方米;2006年,纽约分店开业,地点在百老汇的对面,面积3300平方米。在伦敦,三层楼的超级旗舰店开在牛津街。“混搭”是把不同风格、不同材质的东西,按照个人的品味拼凑在一起,打造出完全个性化的风格。

    通过这种方法,把自己定位于顶级奢侈品牌的混搭“配件”是很有创意的想法。柳井正曾表示“既然可以和一流的服装品牌自由搭配,就应该在一流品牌云集的地方开店,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特性。顾客买完了顶级的服装,出门就该来我这个‘配件店’了。”为实现跟任何衣服、任何人混搭的效果,除了一个“价签”之外,产品上找不到UNIQLO的LOGO。店址都与顶级奢侈品牌为邻,与高档服装的巨大价位差,方便的购物地点,都让优衣库为自己的海外扩张加分不少。

模式成为助力

    不时尚或者不那么时尚,样式简单也正是UNIQLO的成功要素之一,这与它的SPA商业模式很有关系。传统的服装零售,从纺织工厂纺线,到织成布料,缝制成成衣,最后通过批发商流通到零售店铺,各个阶段都有不同公司介入。 每各阶段由不同企业承担,起到了分散风险的作用,但传统方式的弊端是--无法进行全过程统一的调整和控制。由于无法进行实时信息交换导致了两种现象同时存在,即某款产品生产量远大于销量,而另一款产品却因为产能不足而错失了商业机会。

    优衣库运用自有品牌服装专业零售(SPA)模式,从产品设计和生产到最后的销售环节全部由自己掌控。此模式质优价廉。由于不存在中间环节,可以“用更低的价格提供同样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其次,掌握渠道控制权。管理进货渠道可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直接管理渠道分销则能凭借很强的购买力降低成本价格。最后,实时掌握信息。由于所有零售店铺都由公司直接参与管理,可以及时获取店铺销售信息,调整产品结构及改善服务质量,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对市场反应过慢的缺点。

    SPA模式在优衣库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此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产品款式相对单调。由于垄断了从生产到销售的所有环节,库存风险要完全由公司自己来承担,所以优衣库经营的多为基本款式休闲服。休闲服和时装性强的商品相比,在营业额的变化上较小,使得生产安排和库存量趋于均衡,以此减少风险。为实现低价、发挥规模效应,公司还构建了一种对少数产品进行大量生产的体系,如此库存也更加容易管理。以上几点直接导致了产品款式方面缺乏多样性比较单一的问题。

创新的人才观

    品牌国际化令公司管理也向国际化迈进,而拥有合适人才是其中关键。2011年,优衣库在全球招聘了1500名毕业生,其中1200人来自日本以外的国家。公司也是较早放弃“终身制雇佣,凭能力晋升”的日本企业之一。

    优衣库认为,能力再强,却不能发挥出所学为公司付出,此人对公司的价值就不大。当老员工不认同企业的管理理念导致大家利益不一致,即使是人才离开时公司也没有挽留。找到员工的利益点把它与企业的需要相结合,如此真正把员工的积极性有效调动起来实现双赢。只考虑其中一方结局多不理想。

    另外,公司要求员工具有很强的执行力,但不是让员工一个人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发动周围的人予以协作和配合。每个人都不会因为是其他部门的事情,就感觉与自己无关,而是跨越各个部门之间的鸿沟解决问题。“团队共同思考,共同执行”的想法深入人心。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