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品牌之道 > 正文

世界奢侈品品牌帝国:克丽丝汀·迪奥

2012-05-07 09:23来源:慧聪网字号:小

做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集团

    1987年,酩悦·轩尼诗与路易威登合并成LVMH,奠定了一个奢侈品帝国的雏形。阿尔诺也通过迪奥公司大幅增持LVMH股票,意图以最少的投入取得LVMH的控制权。他的行为引起了时任管理层的强烈不满,但1989年的股灾却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野心,一年多时间,他以低价增持LVMH股份至44%,迅速换掉原有管理层,并为LVMH树立做全世界最大奢侈品集团的雄心。收购在此后发挥强大作用。

    1990年代开始,阿尔诺通过LVMH大举收购奢侈品牌,纪梵希、芬迪、豪雅表等纷纷被他收入囊中。为了保持品牌的独特性,他对各品牌管理层均授予(一般是家族管理者)独立经营权,保持各子公司的家族管理和独立经营,但旗下品牌能够共用零售渠道,共享从实体到互联网的强大零售网络。阿尔诺曾经说,“我们经营的品牌种类繁多,有香槟、白兰地、时装、手表、珠宝、香水、化妆品等,这样的产品组合非常有趣,这就意味着产品之间必须协调,就好像我们的员工,虽然投入奢侈品行业,充满激情和创造力,但是必须习惯跨品牌平台的工作。正因为如此,我们总能吸引好的职业经理为我们工作,这也是我们集团成功的原因之一。”

    迪奥时装公司CEO锡尼·多里丹努就是阿尔诺发掘的人才之一。他于1994年加入迪奥,最开始负责皮具业务,之后负责国际业务,4年后被任命为迪奥时装公司CEO至今,成为奢侈品行业中任期最长的CEO之一。多里丹努加入公司时,也是阿尔诺再次调整迪奥集团布局的时刻。1995年,阿尔诺将迪奥时装公司独立出来,成为自己的全资控股公司,并将高级订制时装、成衣、男装、皮具、珠宝等全部整合进迪奥时装公司。而迪奥香水与化妆品、迪奥钟表则继续由LVMH经营。与此同时,阿尔诺决心打破迪奥的盈利僵局。他推行的方法是:挖掘品牌历史,找合适的设计师去表现这个品牌,以此清晰定义品牌特质;严格控制质量和分销;精心营造市场宣传等。

    当时,阿尔诺的竞争对手古琦集团(Gucci)已经率先走出困境。1994年,28岁的汤姆·福特(TomFord)临危受命,成为当时经营不善的古琦创意总监。除了有过人的设计天分,福特还具有相当的商业敏感。他宣称,在当今的时尚界,时装本身的设计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这个品牌的定位和形象。这一全新理念,让古琦从一家古老的配饰公司迅速转型成为多元化的精品公司,这一模式也让其他品牌纷纷模仿。

    要为迪奥找一个既具有迪奥气质,又有商业智慧的设计师并不容易。1957年迪奥先生逝世后,众多大师级人物先后出任迪奥设计师:伊夫·圣·洛朗、马克·博昂、安弗兰科·费雷等。人们都在期待,下一个能拯救迪奥的设计奇才是谁。 1997年,英国人约翰·加利亚诺出任迪奥创意总监。对于这个选择,阿尔诺如此解释,“我首选是一个法国人,但才华没有国籍,加利亚诺是一个和迪奥一样的天才。”

    加利亚诺出任迪奥创意总监的第一年,就遇到迪奥品牌50周年诞辰。加利亚诺的首场大考是此时推出的迪奥春夏系列。他上演了“致敬+革命”的矛盾主题—用经典的郁金香造型,向品牌创始人迪奥先生表达敬意;以美人鱼长礼服、中国风披肩、巨大的马赛族颈链,制造了新新风貌。他在迪奥的处女秀引起时尚圈的热议,也让迪奥的设计重生。明星设计师成为迪奥的制胜法宝。1998年,出生法国贵族的维克多·卡斯特兰成为迪奥首位高级珠宝设计师。2000年,由年轻设计师艾迪·斯理曼主理的迪奥男装系列则将这个巴黎经典时装品牌推向新高潮。

    在CEO锡尼·多里丹努的主导下,迪奥时装公司的销售业绩也在迅猛增长。迪奥时装公司的销售额从1994年的1.27亿欧元,上升至2007年的7.87亿欧元;迪奥直营店数目则从1994年的6家,上升至2007年的221家。那个经历沧桑后一蹶不振的巴黎时装品牌,已经成长为全球瞩目的奢侈品帝国。“迪奥时装公司未来5年业绩还能增长一倍,”多里丹努说,“也许前面会有困难,但如果着眼于中东、中国,甚至欧洲,我相信将来会出现增长,而我们的核心是继续发展销售网络,完善供应链,推出既时尚又符合迪奥精神的产品。”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迪奥 ]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