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业界流传的这句话强调了标准的重要性。高通是一家制定3G通信标准的公司,并以输出标准,收取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知识产权)转让费而获利。
做产品的所得利益是销售收益减去生产成本,收益不高,心理负担也不大。卖技术的收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的先进程度、应用范围,还有谈判、讨价还价的技巧。但是,只要把技术卖出去了,大概也就和自身无关了。品牌和标准却不一样。这两者都需要依托具体的产品,假如定位于单纯的品牌输出或者是标准规定,就要找到足够多的合作伙伴,面对的市场必须足够大。再往上追溯,这取决于你的品牌和标准在多大程度上被认可和应用。例如,迪士尼之所以可以把产品做广泛的授权许可,是因为迪士尼本身的动画形象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迪士尼的品牌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1.集合产业链所有环节
在高通刚介入CDMA的时候,GSM正大行其道,许多电信设备商对CDMA并不感兴趣。怎样扩大CDMA的市场,并使CDMA最终成为市场各方都采纳的3G技术,这是摆在高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通的做法很高明:为CDMA构建一个共生共荣的生态圈。简而言之,就是构建一个生态系统,这里面包括技术开发商、设备商、电信运营商等利益主体,交互的中心是CDMA技术。高通通过自己开发出来的核心的CDMA芯片,自己做电信运营,做基站,做手机终端,集电信运营商、设备商、技术开发商、终端设备商于一体,可以说是集合了整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
在市场应用方面,高通一方面与市场上成功的企业合作,和微软合作做无线信息(Wireless Knowledge),和汽车巨头福特合作,开发车载无线通信系统;另外一方面,高通自己成立了风险投资公司,投资了很多CDMA在PDA、射频等领域应用的公司,把CDMA的市场应用开拓得更广泛。在这个业务系统里面,除了和微软、福特等合作伙伴的应用开发外,高通自己差不多承担了90%以上的责任,为什么高通要这么累呢?
起初,大多数的市场利益主体的眼光都放在GSM这个技术和市场应用都比较成熟的2G标准。高通的民用业务也刚刚起步,没有多大的市场影响力,这个时候大包大揽,做手机,做基站,既是高通的主动选择,也是无奈之举。无奈之举,是因为市场的呼应不高;主动选择,则是高通希望由自己去催熟这个市场,先把蛋糕做大,自己才有希望得到最大的一份。高通的努力得到了回报,高通逐渐成长为一个依靠的CDMA技术公司,CDMA也得到了许多新型电信运营商的认可,特别是韩国政府,更是斥巨资投资CDMA市场。高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契机。
1993年,高通的CDMA技术被美国电信标准协会标准化,正式为业界所接纳。1995年,第一个CDMA商用系统运行,到2000年,全球CDMA用户突破五千万。随着CDMA的高速发展,高通的盈利也在节节攀高:合作方每销售一部手机,就要向高通缴纳一笔不菲的IPR转让费,这里面包括CDMA的入门费和使用费,约占产品售价的6%左右。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高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