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路易斯帮我做了一份调查问卷,我回赠她一张价值10美元的消费券以及购买某些特价商品的机会。路易斯打算马上花掉这笔小小的意外所得,并且她很快就发现了还不错的东西,一盒巧克力及另外一盒3只装的活页夹。两盒商品定价都是6美元,比大学商店的零售价要便宜一点。如果买一盒巧克力加一盒活页夹的话,这个商品组合可以再便宜2美元。
路易斯爱吃巧克力,活页夹对她也很有吸引力,快到期末考了,正好可以用来整理好几门课的复习资料。意外的是,她最终没有选择这个看似诱人的特价组合,令第一次尝试卖东西的我非常受挫。她没有购买的理由是什么呢难道真的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爱或不爱是不需要理由的?
给商品组合打折?
在美国和中国,消费者已经越来越频繁地进行网上购物。电子商务的促销战也如火如荼。亚马逊总会给我推荐一些“一起购买更优惠(Better Together)”的商品组合,对于营销者来说,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策略—把几样商品打包放在一块儿打折促销。
过去的商品组合还会受到同一个柜台或同一类产品的限制,如今电子购物平台上的组合可以五花八门,跨类别的商品组合很多,一些基于算法的推荐精确度也很高:当我购买汽车安全部件的时候,亚马逊就会跟我说,购买了它的顾客一般也需要一副太阳眼镜;当我购买皮革维护用品的时候,会和一份轮胎保险一起得到商品组合优惠。而促销广告在描述组合优惠时,通常的策略都是让消费者知晓商品总价的折扣。
耶鲁消费者研究中心近期的研究,为这一常用的促销策略打了个问号。就像从路易斯身上所看到的,它不够有效,而且顾客“爱或不爱”一个商品组合是有据可循的。事实上,与路易斯同一个专业的另外82个女生也参加了这次设计中的“购买”,我们也告诉她们,单买一盒巧克力或一盒活页夹的价格是6美元,而在诉说“一起买更优惠的折扣”时,她们被随机分成了三组,接受我们所设计的三种不同的描述方式。虽然三种情况中组合购买省下的钱都是2美元,但实验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请看:
当我将这一组合优惠描述成“可以让活页夹省下2块钱”的时候,愿意购买的学生比例是52%;当告诉她们“可以使整个商品组合省下2块钱”的时候,愿意购买的学生比例是61%;而当她们得知组合购买“可以让巧克力省下2块钱”的时候,愿意购买的学生比例达到了83%。其他统计指标也表明,第三种结果的显著性很高。面对完全相同的总价折扣,只是因为表述方式略有不同,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就可以相差30多个百分点!
结合此前所做的预调查(pretest):巧克力被大多人认为是享乐品,而活页夹被视作实用品。之所以有这样的实验结果原因在于,购买活页夹一般带有实用目的,消费者普遍认为不必为购买实用品寻找理由;但购买非必需的巧克力时是需要借口的。人们购买巧克力这样的享乐品会带来负罪感,而组合促销的描述中“可以让巧克力省下2块钱”,无疑是为负罪感找到解脱的最佳借口了——我是因为它打折才买的,没有浪费多少钱哦。购买活页夹不会带来负罪感,折扣放在它的头上对消费者的触动当然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