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敌人的敌人
很长时间中,资本市场似乎一直对诺基亚的复兴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比如在艾洛普宣布诺基亚新战略的当天,诺基亚的股价大跌14%。而在诺基亚和微软宣布结盟的消息传出之后,1.2万名诺基亚塞班和Meego工程师用走上街头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抗议。和这些利益直接受损的工程师一道,诺基亚的小股东团体也对艾洛普的激进战略强烈反弹。
去年2月16日,一个由诺基亚小股东组成的团体要求艾洛普辞职,反对者更是拿艾洛普微软的来历大做文章,指出艾洛普就是微软安插在诺基亚的间谍。这些指责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历史上,诺基亚和微软并不是朋友的关系,甚至是彼此警惕的敌人。
比尔·盖茨是最早提出手机PC化的人。微软早在1996年的COMDEX展会上,便发布了Windows CE的1.0版本,从2000年的Pocket PC直到WP的最新版本Tango为止,微软出品的移动终端操作系统用的都是Windows CE的内核。然而,在Windows CE诞生不久,它便迎来了一个强劲的对手。
1998年6月的一天,比尔·盖茨给微软移动设备部门的主管发了一封火药味十足的电子邮件:“这就等于这些家伙跟我们宣战,我们就应该用最极端的手段来打击他们。”盖茨恼羞成怒,是因为在数天前,由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和Psion 共同成立了一家公司:塞班。它的同名产品就是一种和微软的移动战略针锋相对的手机操作系统。
此前盖茨曾多次向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奥利拉示好,希望能加入到这一项目中去,但他被后者无情地拒绝了。拒绝的理由很简单,奥利拉表示,诺基亚也要立志成为一家“软件公司”,塞班是诺基亚战略布局中的重要一环。2000年,全球第一款基于塞班操作系统的爱立信手机正式向公众出售,这款手机被称为智能手机的鼻祖。
后来,塞班在诺基亚的扶持下可谓一骑绝尘,俨然成为了智能手机的代名词。虽然微软一直锲而不舍地尾随塞班,但却难以找到弯道超车的机会。2006年,采用塞班的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亿部,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被远远地甩在后面。
事实上,若从技术角度评论,塞班与Windows Mobile相比技术上并不占优势。它开始只是一个手机的操作系统,仅进行了打电话、发短信之外的功能叠加。但面对微软的Windows Mobile和 Palm的Web OS进攻,塞班阵营达成厂商之间的攻守同盟,将竞争对手拒之门外。在很长的时间里,一个 Symbian C++ 开发工程师的薪水要比Windows Mobile的高得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塞班手机的巨大市场份额。
如果依照这个逻辑延续下去,随着用户对多媒体功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微软战胜塞班阵营也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塞班的源代码过于庞杂,改造成本非常高。并且开始依据市场分布设定的模块化结构使得其维护起来十分困难。然而,这并没发生。因为乔布斯在2007年“重新发明了手机”——整个产业的游戏规则被苹果公司和后来的谷歌推翻重置,微软和诺基亚所熟悉的生态同时遭到了颠覆。并且,在至少1年时间内,鲍尔默和康培凯对这种颠覆性都做出了错误判断。
鲍尔默曾经在接受采访时称,iPhone手机起价499美元,又没有配置键盘,是一款很普通的产品。iPhone手机的价格相当于市场上同配置手机价格的5倍多,而100美元就可以购买到一部集电子邮件、网络浏览、视频和办公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Windows智能手机。这种错误认识的代价是,2008年,微软不得不推翻Windows Mobile体系,重起炉灶研发WP系统。微软推出的只面世了两周的Kin手机,算是微软付出的最大成本。但这种产业环境的颠覆,对于不以软件见长的诺基亚来说,却是致命性的。
实际上,2005年继任CEO的康培凯不可谓不积极——他以一系列大手笔收购布局了他构思中的移动世界:以4.1亿美元收购移动操作系统塞班全部股权,并随后将其开源;以81亿美元买下数字导航公司Navteq;以及对游戏、广告、音乐等各细分领域创业公司的收购。意识到未来手机竞争的核心不再是规模,而是生态系统,这对一位律师出身的高科技公司CEO来说已经难能可贵。
然而,康培凯刚上任时的主要对手,是靠“刀锋”手机对诺基亚重新形成威胁的昔日败将摩托罗拉,以及走高端路线、靠娱乐功能抢占亚洲市场的三星和LG。4年之后,诺基亚面前的对手——苹果、谷歌、HTC,中国的华为、中兴,印度Micromax等手机厂商——除了三星以外,都是4年前的手机产业中所不存在的。
游戏规则已改,产业时过境迁,不但塞班让出高端市场,诺基亚在第三世界国家热销的功能机也出现了销量下滑。终于,诺基亚2009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出现了负值。中国市场还爆出了经销商集体倒戈的新闻。iPhone诞生一年后的2008年,是手机产业的关键之年。这一年谷歌推出了Android,诺基亚和微软也都各自改变了移动操作战略。
2008年,在诺基亚全资收购塞班并将其开源之后,康培凯带领研发团队决意跳过塞班2,直接研发塞班3手机(包括后来上市的N8、C8和E7等款)。微软此时终于可以不付任何成本地加入塞班的游戏,然而,此时的产业局面已经今非昔比。鲍尔默选择了另外一条路径:启动了WP计划,开启Windows Mobile的死亡倒计时。
2010年9月的一天,在微软公司园区停了两辆灵车,一群穿着万圣节服装的人,抬着模仿苹果iPhone手机图案的棺材在行走。这是微软手机操作系统研发团队组织的一场活动,寓意是微软要埋葬苹果的iPhone。在这前后,搭载WP7操作系统的三星i8700和HTC HD7先后上市。
在欧洲一隅,诺基亚此时的最大新闻,却是康培凯下课,艾洛普空降诺基亚,诞生刚刚半年的Meego系统被腰斩。从诺基亚同英特尔达成合作共同研发Meego系统,到诺基亚转身拥抱微软,中间间隔刚好一年。这一年之中,显然诺基亚董事会厘清了一些要害问题。诺基亚决心保持自己的骄傲,它显然不愿意挤入Android阵营,沦为另一个受谷歌控制的OEM厂商。而它与英特尔的合作,显然是打算以自己为主,打造iOS、Android和WP之外的第四个主流生态系统。
然而,这条道路的胜算极其渺茫。内部管理诺基亚所面临的困境的主要矛盾。处理它的已经过时的创新逻辑,积重难返的操作系统,止步不前的市场策略,都必须对公司的管理架构动大手术。而显然英特尔无法帮助诺基亚完成这一使命。与英特尔合作,诺基亚仍然无法打造出色的价值链参与竞争。
而摆在微软面前的问题是,三星、HTC这些当初靠Windows Mobile赚的盆满钵满的手机厂商,在未来战略上都采取骑墙态度,两者的旗舰机型均为Android手机,而三星还为自己的后院留存了一个Bada系统。这让微软如鲠在喉,它需要一个彻底为WP卖力的手机厂商。于是,它们再次走进彼此的视线。商场如战场,“失意人言不屑语”的行为只会被认为幼稚和短视。微软和诺基亚两者面对着共同的对手,这两个前有宿怨的智能手机领域的失意人迅速地拥抱在了一起。
两者合作的互补优势是明显的。诺基亚的唯一一款Meego手机——N9在2011 Nokia World之后上市。虽然Meego系统并不给力,但其一次性成型的聚碳酸脂外壳材质,精美的弧面玻璃设计,足以说明芬兰人的硬件设计功底和工业设计水平,使其能够成为“最具挑战苹果”硬件设计水平的选手之一。而散布在超过160个国家和地区的85万个以上的零售点和尚且坚挺的品牌,都是诺基亚身上微软所看重的价值。
而对于诺基亚来说,无力打造开发者生态的它,可以将这一部分业务“分包”给实力雄厚的微软,只要后者所给予的条件足够优惠。很明显,微软对诺基亚的支持无外乎两种:放权与给钱。从已经面世的4部Lumia手机的各种细节我们已经看到,在多个应用领域,微软都向诺基亚独家开了绿灯。
而根据诺基亚的财报,微软已经在2011年第四季度向诺基亚支付了2.5亿美元的“平台支付费”。并且,根据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Neil Mawston在2011 Nokia World大会后的分析报告中给出的数据——诺基亚每售出一部WP手机只需要向微软支付15美元的“软件授权费”,而其他手机厂商则将需要支付20美元以上(中兴在2012年初曾透露其需支付27美元)。也就是说,对于诺基亚来说,它每年至少可以免费生产160多万部Lumia手机。所以,站在今天回想当初诺基亚对微软的选择,这种选择恐怕对双方都是唯一正确的动作。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诺基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