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小鱼”法则
2002年开始,中国企业并购欧洲中小企业已然形成了一股潮流;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也逐渐转移到“拓展全球市场”当中来。2008年以前,中国企业的并购目的多为“规避市场进入壁垒”,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进入区域市场等方面。2002年,TCL并购施耐德电器(Schneider Electronics)的收购目的就是为了避开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与进口配额。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成长,以及中国企业在全球运作经验等方面的迅速提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目标,已经逐步从“鸡肋”大品牌转换为中小型、专业化且运营良好的企业。这对于转型升级中的中国制造业而言,显然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深入总结本次三一重工并购普茨迈斯特的一些经验,可以发现最近中国企业选择的被并购企业,均存在如下一些典型特征。
1.均为中小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雇佣人数有限,并购之后较容易处理诸如迁址、工会以及员工安排等方面的问题。例如,三一重工的营业额在50亿美元左右,而普茨迈斯特的销售收入大约只有三一的十分之一。
2.企业运营状况大都良好。运营良好的企业有着稳定的客户群体与经营业绩,这都易于在并购之后的稳定运营过程中,逐步进行整合。由于中国企业往往不具备国际化经营的经验,在整合过程中,中方有时间逐渐参与到被并购方的经营活动当中。
3.均为专业化企业。专业化企业有着较窄的产品线、知名品牌,以及突出的技术,这都易于与全产业链和多产品线的中国企业进行整合。
4.被购企业均为家族式企业。由于家族式企业的股权结构较为简单和明晰,而且只涉及较少的利益相关者(stake holder),这样易于和企业的所有者进行股权谈判。本次收购中,普茨迈斯特创始人股东Karl Schlecht Stiftung拥有99%的股权,Karl Schlecht Familienstiftung拥有1%股权,股权结构非常集中。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三一重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