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领导力 > 正文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只说幸福

2012-03-31 11:42来源:中国新闻采编网字号:小

峰回路转新起点

  鲁迅有句知名的话,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这个观点放在“创新”上,可以解读为风采与风险并存。“创新”即意味着前无古人,尚未形成规则,也就没有规范。卢俊卿这种“创新”的玩法,似乎已经为自己日后成为中国最具争议的企业家之一埋下伏笔。

  卢俊卿一手创办的世华会,让国人看到了一个新的模式,却也招致各方质疑。有人说,世华会是靠卖名人效应招揽生意,赚取企业钱财,但无可辩驳的情况是,在一个特定的人文和社会背景下,进入某种主流圈子,却是迅速提升自我地位以及促成生意的捷径。作为一个NGO组织,这样的模式是否合适有待商榷,但如果站在商业角度来分析,迎合大众需要的东西就会产生商机,是市场经济的常识。从这个角度分析,卢俊卿算得上是一个懂得抓住市场的人,也许还算得上是一位心理学高手。

  其实,真正让卢俊卿名声大噪的是女儿的“卢美美事件”。慈善在中国本来就是一个最富有争议的话题之一,其实焦点无非是“慈善到底是目的还是手段”,而这恰恰是一个无论政府层面,还是企业家层面都无法回避却又避之惟恐不及的问题。卢俊卿坦言,只要提出的价值是普世价值,就很容易被众人接纳。而他也正式凭着提出的所谓的普世价值成功地运作了他的事业--世华会的宗旨"促进华商精英强强联手和合共荣"应和了此说,而其之后提出的“幸福企业”理论框架,也是如此。

拨云见日说幸福

  卢俊卿告诉笔者,当他真正有钱后,赚钱这件事本身已经不能吸引他。原本他希望结束企业去游学,也就是在初次踏出国门到欧洲游历和参访欧洲百年企业的时候,他听到一个新词:企业社会责任。

  “在那之前,我一直认为,私人企业就是我自己的企业,是给我个人挣钱的工具,挣够钱也可以随时关掉。但是一位欧洲的专家告诉我,私人企业的概念是,股权是私人的,企业却属于社会。”短暂的参访经历,让卢俊卿清楚地明白,无论什么类型的企业,都是组合成这个社会的一个细胞,而在企业工作的员工,也是这个社会的细胞,同时又是企业组成的细胞,企业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依存关系,所以企业造福社会责无旁贷。

  回国后的卢俊卿,打消了“上岸”的念头,开始思考“何谓最好的企业”。既然赚钱已经不是唯一的目的,企业未来的方向应该在哪里?2008年的一次“江阴行”让卢俊卿找到了答案,当年江阴正在打造的“幸福江阴”,一下子使卢俊卿得到了灵感。“在整个社会都在谈论幸福指数这个话题的时候,幸福企业无疑就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卢俊卿对笔者说。

  方向是有了,但是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却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卢俊卿坦言,在追求幸福企业的过程中,也走过了很多弯路。刚确定要做幸福企业的时候,他先想到的是将股权分给员工,让员工从为别人打工变成为自己打工,结果这样的举动差点导致了自己丧失企业的经营权;而后,他又想到均分财富,将企业每年的利润一分不留的分配下去,本以为这样员工的收入提高了,也会更有积极性,可实际的结果却是,员工不仅仅没有提升幸福感,反而开始抱怨分配的不公平。"那时候将幸福这事想得太简单了。"卢俊卿回想以往的过程很感慨。

  也是这一次次失败,让卢俊卿对于“幸福企业理”更加感兴趣。后来终于明白,幸福是内心的一种愉悦体验,而不是实体物质,当然,有时候实现这种愉悦需要靠物质基础,但是还有很多更深层面的东西,例如,让员工感到被尊重,或者让员工有充分的闲暇时间,这些都无法用金钱来实现。"

  如今的卢俊卿,还为此出版了《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一书。他认为,老板和员工之间在谋求幸福的问题上并不矛盾--员工和老板是可以共同幸福的。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要建设幸福企业,让员工幸福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员工工作才会更加有动力,企业就会发展得好,老板也会幸福。卢俊卿首次提出“幸福力才是终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幸福企业才是最好的企业”,并强调,“企业是为员工(老板也是员工)谋幸福的工具,而不是为老板赚钱的工具”,“企业应该追求幸福最大化,而不是利润最大化”等一系列新观点。

(责任编辑:赵欣)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