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过价值塑造才会转变为商品。商品价值的塑造转移价值和创造价值组成。转移价值构成商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本。经营成本主要是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生产成本又分为直接成本(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间接成本(制造费用)。“亏本”就是这些费用无法正常收回。
而“创造价值”,事实上就是创造利润。
车间只产生成本,不可能创造利润,产品只有使用价值和成本,不存在什么利润。利润只能在营销中产生,存在于商品中。那么,从产品到商品,利润如何产生?利润产生的过程分为两个相互作用的阶段,一个是商品化阶段,一个是信息化阶段。
产品制造阶段是通过价值转移形成产品的价值基础,商品化阶段则是通过虚拟拔高产品价值。只有它才能反映一个企业创造价值的真实水平。水平低的企业更多地是价值转移(微利经营),水平高的企业才是真正的价值创造(创造高附加值)。微笑曲线反映了这个现实。
中国作为“世界生产车间”,更多地是在低水平上通过生产线转移价值,而到中国贴牌的跨国公司,因为掌握着产品研发、核心技术、销售渠道和品牌,则赚取数倍甚至数十倍于中国企业的高额利润。
商品化阶段
这一阶段需要做五项工作。1.产品定位。通过对产品定位,在同类商品中给该商品一个“地位”。通俗地讲,就是确定它的档次;专业地讲,就是确定其目标顾客。
产品就像一套毛坏房,而商品则是装修好的房。在对房子装修之前,首先应由设计师对房子认真研究后,提出既符合房子特点,又符合业主口味的装修方案。而从产品到商品这项工作是由营销策划人员完成的。
这样说似乎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漏洞。产品是营销策划的产物,怎么会先有产品后有策划呢?事实上,产品策划本来就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产品出来前,一个是产品出来后。产品创意与产品生产是不可能一一对应的。要么比创意方案更好,要么比创意方案略差。企业必须在样品试制出来后,进行再策划,然后才能大规模上市。
2.选择渠道。不同渠道分销不同档次的产品,不同渠道覆盖不同的目标顾客。这与定位是相辅相成的。
3.给产品命名一个品牌。它既可以是一个纯粹的产品品牌,也可以超越产品,成为一个品类品牌,甚至可以更上一层楼,成为企业品牌。毫无疑问,在为产品命名时,必须充分考虑目标顾客的品位。这样也就兼顾了它的定位与渠道。
4.设计包装。产品只需要运输包装,而商品需要的是销售包装。“货卖一张皮”,极言了包装对商品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5.确定产品价格。产品定价,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权力。说它是一种能力,表现在:企业是否能根据产品品质、功能、特点、竞争状况、企业推广能力,制定一个能够顺利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价格。本质上,这是一种营销智慧。说它是一种权利,表现在:产品定价具有连续性,企业的市场地位与价格历史表现既是一种基础,也是一种保障。过往的价格水平体现了目标顾客的认知与忠诚度,市场地位则决定了企业与目标顾客讨价还价的资本。一辆宝马车,一个LV包真的如此昂贵?企业就有那种爱买不买的底气。
当对产品做了这些工作之后,它才能进入市场,并完成了到商品的转变。从产品到商品,不仅仅是超越产品上升到虚拟化的商品。比如目标顾客化、渠道化、包装化、品牌化和价格化,同时,还必须进一步虚拟,进入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