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商业模式 > 正文

SOHO中国:减法模式的优势与硬伤

2012-03-16 10:56来源:新领军字号:小

    1995年,主要在北京和上海城市中心开发高档商业地产的SOHO中国成立。董事长潘石屹对其商业模式的概括是:开发商业(包括写字楼)地产,统一规划建设、市场销售、出租和管理。

    SOHO的商业地产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一定聚焦在北京、上海这样超大型城市的最繁华地段。不搞大规模的土地储备。潘石屹的逻辑是,“不能把有限的资金资源浪费在圈地上,这是对资金和土地资源的一种浪费。”

    其次,坚持散售模式。潘石屹认为,“机构整栋购买写字楼的数量相对较少,更多具备购买力的客户仍是中小型客户。”中国市场发展的阶段,决定了财富积累还远没有发达国家那样集中。“通俗地说,把大楼看成一个西瓜,在中国的市场中,能买得起一个西瓜的人极少,但如果把这个西瓜切开来卖,能买得起的人就会呈几何数增长。”

    物尽其用,“化烂尾为利润”是SOHO中国商业模式另一个成功之处。SOHO做过的12个项目中,有6个以前是空置、烂尾项目,后来均变废为宝,为中小型投资者提供了分享物业升值所带来的回报。

    此外,SOHO中国不持有物业。原因在于,物业销售比物业出租的利润和回收速度都高得多,能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但潘石屹表示,会在接下来适当地加大持有物业的比例,并强调要是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物业资源。

    目前,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仍存在一些硬伤:

    首先,散售模式带来物业管理困难,过去SOHO中国的物业管理是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给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但此前爆发了数次SOHO中国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纠纷。现在,潘石屹已经有了自建物业管理公司的打算。

    其次,SOHO产品形式过于单一,随着国内大型商业地产运营纷纷朝着全产业链的方向迈进,SOHO中国只开发销售写字楼的生存空间受到了很大挤压。

    在产业链完整的市场上,开发建设和商业管理有着明确的分工,SOHO中国专注于销售环节的“减法模式”是美国许多大型商业地产公司常用的做法,但是在商业地产产业并不成熟的中国,商业地产开发完成后,既没有成熟的专业投资者进入,也很难找到专业的商业管理公司接管,这些因素综合下来,造成了SOHO中国目前的困境。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