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经过激发调控,楼市普遍降温,房产企业跌入利润低谷。SOHO中国也未能逃脱这一局面。此前,SOHO中国年销售额复合增长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而2011年前11个月,SOHO中国仅实现108亿销售额,较去年同期下滑近一半。同时,近期的欠薪事件还在不断升温。
这次讨薪风波并非偶然,是SOHO中国过去一年大刀阔斧实施一系列“革命”所引起的并发症。SOHO中国一直是地产界“自行销售”的典型代表,销售团队业绩突出,凝聚力极强。轻资产和强销售相辅相成,曾让SOHO中国年销售额达到238亿元。而当张欣取代潘石屹走到台前,力求改变SOHO中国生长方式之时,这个曾经引以为豪的“竞争力”已被丢弃。
业内普遍认为,张欣之所以对SOHO中国进行大手术,是因为其认为产品力及投融资管理能力较于销售力,更适合成为SOHO中国规划发展的基石。由此,首当其冲挨刀的部门就是销售部。
2010年张欣将销售部裁员一半,并在上海、北京先后发起“席位制”改革:要求销售总监自行成立代理公司,然后再向他们发放内部代理席位,同时向其他签约代理机构或中介公司授予外部席位。此举为SOHO中国今日之祸埋下了祸根。
新成立销售公司所雇佣的人员,全部采用“劳务派遣”方式。纵然SOHO中国没有废除高激励制度,销售佣金比例仍高于同行业5倍以上,但是时刻处于“打黑工”心理状态下的销售人员在高佣金的利诱下,以及末位淘汰制的激烈竞争中,不免会做出销售欺诈行为。甚至为了做出销售成绩,销售公司自身就会向销售人员传授不规范的销售手法,而此次讨薪事件中被SOHO中国所称因销售欺诈而开除的胡大维正是受教于此法。
事实上,SOHO中国并非不知此种销售模式的弊端。但令人不解的是,SOHO中国采取的约束方法却是,一旦某一销售项目出现问题,该销售人员乃至所在团队的所有销售佣金都不再发放。以“佣金”约束销售人员的行为,SOHO中国意在转嫁责任、逼迫员工主动解决问题。
首先SOHO中国与销售人员之间不存在合法雇佣关系,销售人员一旦出现问题,SOHO中国可以非雇佣人员为名,将自己撇干抹净;另一面,出现问题的员工及其团队被克扣全部销售佣金之后,唯一能够拿到佣金的途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解决销售问题。结果出人意料,正是此法让无法解决已发生销售问题的胡大维们,将SOHO中国的问题推入公众视野。
在现有市场环境下,过去的道路确实已经走不通。SOHO中国固然正在探索一条适合其走的新道路,但在找到之前,贸然舍弃让SOHO中国脱颖而出的核心销售队伍,实在伤士气更伤元气。或许保持原有销售实力,完成现有销售项目,进而思考盈利模式多元化以及差异化,才是正确应对之道。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soho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