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
中国加入WTO后,国际交流和贸易越来越频繁,随着涉外贸易的发展涉外案件数量与日俱增,但是相关的专业涉外律师确是凤毛麟角。特别是在济州岛渔船事件中,更加凸显了涉外律师的重要性。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吴丹红指出,我国应该加强对涉外律师的培养,同时将这一培养计划提高到国家战略角度。
尤其是加入WTO后,涉外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都逐年递增,但懂外语、懂专业又能独立代理这种高端案件的律师凤毛麟角。有些本地律师至多只能配合国外律师从事案件前期基础调查工作,而难独当一面。国外的律师不仅收费高昂,而且在一些关键诉讼中沟通不畅,很难切实维护中国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容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中国律师制度恢复二三十年来,人才培养基本上走的还是应试加门徒式教育。虽然,从律师资格考试到统一司法考试,律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规范化,但这只是律师人才培养的基础。一般而言,获得律师资格的实习律师需要在律师事务所见习一年,才能获得律师执业资格,这通常还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式的训练方式。
由于执业律师大多业务繁忙,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竞争,因此一些律师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去辅导年轻律师,不少实习律师都是在充当执业律师“廉价劳动力”的过程中“自学成才”的。加上一些小型的律师事务所根本没有人才提升计划,无论是从事诉讼还是非诉业务的律师,都鲜有能力开拓高端市场。据统计,全国15万律师中,精通外语并能从事涉外业务的律师只有两千人。
因此,结合我国律师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的需求,应当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将培养涉外和高端律师人才提上议事日程,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律师学院或高端人才进修班的形式进行专业培训,为法律建设储备实务人才,满足人们的法律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