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双喜销量突破300万箱。中国烟草行业的利税总额也达到了惊人的7529.56亿元,2012年,双喜烟将毫无悬念地登上国内卷烟第一大品牌宝座。按照公司发展规划,双喜品牌有望在2016年产销规模超过800万箱,工业税利突破1000亿元,商业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成为全球烟草业最大品牌。
而就在九年前的2002年,中国卷烟品牌前三名的合计总销量仅为万宝路的四分之一;而当年产量仅为37万箱的广东双喜,则与整个广东烟草业共同面临着“生产分散、缺乏规模和竞争力”的经营险境。
在1980年代假烟、洋烟和其他品牌轮番进攻的广东卷烟市场中,面临原料馈乏的广东双喜被迫转向复合配方技术开发,通过不同烟叶的互补,辅以加香加料技术,逐渐形成了早期的“高香”口味风格,奠定了自身的区域品牌优势。然而在中国烟草产业面临大规模重新“洗牌”的市场背景下,区域性的品牌优势并不足以保障广东双喜的独立生存。
数据显示,2002年底中国一百多家烟草企业中,产量在30万箱以下的占71家,单一品牌销量最大的“白沙”仅为85.4万箱。其中一半以上的烟企销售利润率低于5%。与此相比,世界排名前三的菲利浦莫里斯、英美烟草和日本烟草年销量皆在千万箱以上,单一品牌“万宝路”的销量超过900万箱。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2002年6月上任后,首要任务就是要在两年后中国按照WTO协议取消烟草零售许可证和大幅调低卷烟进口税后,保证国内烟草产业的生存。一场以烟草品牌大规模重组为标志的产业整合,伴随着“工商分离”等一系列行业政策变革而迅速展开。而作为既缺乏原料保障,又缺乏品牌集中度的广东烟草企业,在这场产业整合拉开序幕时,便被许多业内人士视为将被整合的“市场输家”。但事实却截然相反。
借力行政重组
2003年5月,作为全国烟草行业工商分离的两个试点之一,广东中烟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作,47岁的李根基出任广东中烟总经理。李根基此前曾担任广州卷烟一厂厂长长达10年之久。“当时广东有七八家烟厂,规模都不大,同时每个烟厂的品牌结构错位比较多。”李根基回顾说。
在权衡自身资源结构之后,广东中烟管理层推出了以组织结构调整为核心的品牌整合“三步走”战略:先以行政化重组模式,完成省内烟草企业的品牌整合;再以品牌联合方式走向省外和全国市场。在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下,2003年底,广州卷烟一厂、二厂联合兼并南海卷烟厂;2005年省内八家卷烟厂实施联合重组,成立广东卷烟总厂,其中四家卷烟厂注销法人资格,成为总厂下属生产点。
在2006年实现了省外市场突破后,2007年广东双喜迅速覆盖了31个省级区域市场,省外销量突破30万大箱,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万箱大关,达127万箱。2007年11月,广东中烟工业公司改制后更名为广东中烟工业责任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烟草业首家成立董事会的省级工业公司,并由此开启了跨区域品牌整合的新征途。2008年5月,广东中烟与广西中烟签订跨省联合重组协议,采取总公司控股,协议双方双向持股的模式,成为全国烟草行业第一个实施跨省联合重组的省级工业公司。烟草行业就此开启了省级工业公司联合重组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