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恋型CEO会如何对自己的成功和错误作出反应?
与没那么自恋的CEO相比,高度自恋的CEO对自己最近工作表现的客观评估反应不太灵敏。他们发现,自恋型CEO会继续进行大量高溢价收购交易,即便他们公司的业绩并不理想,而在面对公司最近业绩不佳的情况下,没那么自恋的CEO会趋于更加保守。
然而,最有趣的是,他们发现高度自恋的CEO对社会赞誉(按媒体好评及媒体授奖次数计)反应灵敏,而这将激励他们加快收购步伐并提高收购溢价幅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往往会损害股东价值)。没那么自恋的CEO则对社会赞誉反应不太灵敏。换句话说,这类赞美并没有促使他们感到有足够的信心去“吹响公司抢购风潮的集结号”。
当然,要求CEO降低自信程度是错误的。他们应在市场上推销自己公司。他们应该准许客户及员工畅所欲言。他们应在诸如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成为热诚的倡导者,促使公众支持他们向政府的游说努力。在如今“持续局部关注”(指人们借助高科技手段同时关注许多信息,不愿错过任何重大与感兴趣的讯息,但又不愿或无法进一步深入了解)盛行的信息时代,这正是成功领导者所需具备的素质。
“那么,史蒂夫·乔布斯如何呢?他是一个自恋狂。而他又相当成功。”有人这样抱怨。是的,任何曾拜读过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著写的《乔布斯传》的读者都知道,史蒂夫有点自恋,虽然在他于1997年重返苹果公司出任CEO时,他的自恋程度显著和缓了许多。在此之前,他曾经失败过两次——第一次是在苹果公司,第二次是在NeXT公司,所以他变得更加谦逊了。但是,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在这些研究中,自恋程度及其有害影响是如何衡量的。
乔布斯总是喜欢亲自主持苹果公司重大产品的发布活动,但他从来没有坚决要求自己的名字出现在公司的新闻公告中。回顾2009年——或者你选择任何一年——你会在苹果公司发布的新闻公告中看到营销主管菲尔·席勒(Phil Schiller)、零售主管罗恩·约翰逊(Ron Johnson)及互联网软件与服务主管埃迪·库伊(Eddy Cue)的名字。此外,虽然乔布斯非常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且从不羞于说出来与别人分享,但在公开讲话时,他并没有使用很多“我”这个字眼。当提到苹果公司时,他用的更多的是“我们”这个字眼。
乔布斯在认真考虑之后,还能够被一个之前与他的看法完全相左的观点所说服。而大多数自恋狂却不会如此。乔布斯尽其所能地雇用最聪明的人在他身边工作。大多数自恋狂如果发现身边的人比自己更聪明的话,却会认为这样对自己构成威胁(很可能害怕他们会被“发现”自己的真实面目)。
自恋型CEO还往往没有继任计划。虽然许多人在乔布斯去世前批评他没有制定继任计划,但事实证明,他早已制定了一个非常详尽的继任计划——他只是没有公布于众而已。我不知道为什么公众对约翰·钱伯斯是否制定继任计划而没有提出疑问。我认为思科公司(Cisco)CEO钱伯斯在自恋程度上的得分会远远高于乔布斯。
乐观是有益的。但傲慢则毫无益处。自信是有益的。但狂妄自大则毫无益处。相信自己能够出色完成CEO的职责是有益的,但认为自己比别人都更加在行则毫无益处。作为一名CEO,或是在生活中,你都需要拥有信心及坚定的信念才能取得成功,但这些研究清楚地表明,在极端情况下,自恋型CEO会扼杀公司,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在许多CEO整个职业生涯期间,他们一直为承担风险及展现自信而得到回报。于是他们会自信得太过了头。这就像是他们在赌轮盘时,不断押注红色而连赢11次那样。第12次你打算赌红色还是黑色呢?赌红色而且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但是,那些在长期及数千个情况而不只是一两个特殊情况下,能保持冷静及客观判断能力的CEO往往是最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