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算的市场先生》
2012新年的钟声会给世人带来新的希望,还是将敲响世界末日的警钟?这就是预言的力量。撇开世界末日不论,谁不会为自己的明天计划和打算呢?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失算的市场先生——泡沫年代与后泡沫年代》一书甫一出版,便为其作者——美国著名财经评论家詹姆斯·格兰特赢得了“预言家”的美誉。
当多数人仍被市场的迷雾和虚假的繁荣遮住双眼的时候,格兰特已一次次吹响了警示的号角。但可悲的是,预言家的价值往往在预言实现之后才被常人所认识。无怪乎格兰特也在书中自嘲为“卡珊德拉”,还戏称该行业远不及对冲基金业有利可图。
读完《失算的市场先生》,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贪得无厌、饥不择食的浪荡子“市场先生”,今朝有酒今朝醉,只顾欢场尽兴,不胜酒力却不肯停杯,酩酊大醉之后引致了一场场政府的噩梦和投机者的狂欢,却被一脸无辜地置于被告席上。如此看来,南海泡沫、郁金香效应、1929年大崩盘、1987年黑色星期一、20世纪末的科技股泡沫,以及2007年至2008年次贷危机,市场先生频频“失算”也就在所难免了。
“对历史的无知所带来的麻烦并不包括人类总是会重蹈覆辙。因为历史是周期性的,不重复犯错的唯一途径就是不去围绕特权打转。无知于历史的人会碰到的麻烦在于,每碰到一个周期性的转折,此人都会惊奇不已,像孩童般连连惊叹。”格兰特在书中如是说。凡夫俗子多为事后诸葛,但至少为了在泡沫再次破灭时不至于“像孩童般连连惊叹”,我们且来做一次格兰特的信徒,看看预言家对中国有何预言。
“当中国被越来越多的制造商视为高工资国家时,你就知道世道变了……失望的外国投资者们抱怨着上涨的人民币汇率、被削减的出口商品税收优惠、严厉的新劳动法,以及中国意图限制国内通胀的其他措施……从中国沿海出逃的制造业‘难民们’并非没有其他选择,但问题是那些备选的低成本地区——如中国西部、越南等——不像中国沿海那么便利。工资成本的削减已经部分地被更高的物流开支所抵消。总而言之,世界好像已经穷尽了反通胀的成本结构。”
在书中,格兰特对作为金融系统守护者的中央银行掌门人的能力以及全球供应链的脱节表示忧心。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这些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在他看来绝非易事:“货币政策的历史是一个永久的水深火热的故事。力图稳定物价经常会导致金融的不稳定(比如,美国的20世纪20年代、90年代和日本的20世纪80年代)。尽管我们现在想不起任何一家央行曾直接以资产价格为目标,但我们很肯定该目标制会最终导致物价膨胀。”在本书的末尾,格兰特预言更高的利率和通货膨胀即将到来,而经济“大稳健时期”已经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