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思商学院 > 战略管理 > 正文

海信南非攻坚之路:温情管理 抓住细节

2012-01-06 10:47来源:《中国企业家》字号:小

    在海外做市场总是不那么容易。1994年,南非已经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国际家电品牌对南非市场几乎瓜分完毕,特别是韩国品牌如三星、LG等。这一年,初进南非的海信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状况。在这一市场上,有些国产品牌三进三出,最终还是退回国内。而海信却最终成为了南非家电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并且寄望成为市场的中高端品牌。

温情管理

    按照南非的规定,所有的国外制造企业,都必须在本地有工厂且雇用一定数量的本地人,所以海信的追赶计划中很大一部分助力要来自本地员工。在罢工就和吃饭一样平常的非洲,中国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经常头大,海信却几乎把这个问题化于无形。今年5月,南非又发动了一次罢工潮,所有同行业的工厂都停止了生产,唯独海信的员工在正常上班。

    初来乍到时期的海信可没有这么大本事,不断碰壁后,2008年他们请了当地劳工顾问公司,顾问公司给过的最有效的建议很简单:和工会吃饭。这种建议的本质很简单:要真正把当地人当成自己人,也别想着多给他一分,你就少拿一分,要建立融洽的关系。某种意义上,海信实施的是温情主义管理。

    罢工并非师出无名。5月是本地的生产旺季,所以海信南非提前一周就和工人沟通,可能要延长劳动时间。解决这种问题,最需要未雨绸缪,海信在年初已经考虑到通货膨胀,员工涨过工资,所以工人没有特别大情绪。海信南非总经理刘斌说:“在国外,工人罢工的核心需求一般就是要涨工资,那好,就坐下来谈一谈,达到你需要的报酬,你的工作效率需要增加多少。我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给他讲企业的现实经营困难,如果这个公司最终没有钱赚,倒闭了,那大家就不是罢工而是失业了。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南非,在中国工厂上班对他们来说是不错的一份工作,他们还是会珍惜。”

    除了工资问题,海信比其它中国企业多注重的一点,是劳动环境的改善。十几年以来,海信工厂车间的班长、组长以及核心主管,都是变成本地人,一层一层把事情执行下去。生产车间有当地工人自己做的“工作园地”,聊他们自己生活中的事情。逢年过节,海信管理层会和当地工人一起搞活动、烧烤、联欢。

    海信每天下班前半小时,管理人员都会有例会,探讨一天中的问题。中方管理者能够学习和适应他们的思路,同时把原来海信一些好的办法搬过来。在海信青岛的工厂,如果生产线有命令要做完多少任务,那做不完就直接宣布加班,但在南非,就要去和员工商量,告诉他确实要赶订单,可以在周五提前下班,同时额外给一小时的加班费,事情就解决了。员工迟到,如果的确有事情,提前给公司电话,公司还会提供一些帮助。

    在海信的车间,沿用国内的生产、质量、工艺控制体系,每个工人操作台都有详细流程,同时车间会有几个中国的技术指导,随时给工人讲解和培训。“给他设定一个跳起来能摸到的目标,达到之后能得到奖励,本地人会越来越认同这种管理方式。”刘斌说。的确有本地人在被中国人同化。按照本地人的消费习惯,都是有钱就花,可能发完工资第二天就得借钱,但现在已有海信的当地工人靠积攒的钱买了地。

    对于本地人的使用,海信南非还有一个原则,关键岗位人才选用一定不能过于冲动。LG的失败让海信南非学到这一点。今年LG把当地销售团队的负责人全部炒掉,改派韩国人过来。“受去年南非世界杯的影响,渠道对于今年的估计很乐观,但市场并没有如预期增长,LG去年9月的产品到今年6月还没有销售,在成本快速下降的家电企业,压货就基本意味亏损。”LG一战输了1800万美金。而同时期海信南非每天派人和渠道沟通,保证了产品销售,避免了类似失误。

(责任编辑:新不颖)
转载声明:谋思网转载此文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并不表明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读者自行甄别,以防风险。
推荐阅读
谋思资讯有部分内容或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内容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问题敬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关于谋思网联系我们帮助中心服务条款隐私声明法律声明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0-2024 imosi.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