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市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与此同时,目前服务业发展仍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生产性服务业缺乏龙头企业;服务业市场需求不足;服务业发展在城市中的趋同性现象比较突出;现代服务业开放度不足。
昨日上午,市委书记徐建华主持召开第十三届市委第一次中心组学习会,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科技与产业融合展开学习。原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应力应邀作辅导报告。
把东莞建成全省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是党代会提出的“三区”建设里一项重要工作。昨日上午,新一届市委第一次中心组专题学习会,主题直指党代会报告提出的主要命题--科技与产业融合。
学习会上,原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应力以《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为题,以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为例,结合东莞实际,阐述该如何推进科技发展与产业的融合。刘应力长期从事科技领域相关研究,理论造诣和实践经验深厚。
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三届一次全会提出,市委领导班子要把加强学习作为动力之源。学习会上,徐建华强调,市委要努力推动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工作学习化,引导全市党员干部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改进学习,加快全市干部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听了刘应力的辅导报告后,徐建华谈了他的学习体会。他说,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中,产业是根本,产业中融入了科技层次才会高。
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尊重规律,包括产业转移、人才转移、资源配置等规律。其他地方已经在向现代服务业转移,东莞还不瞄准现代性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招商,就有面临落后的可能,将来又要转型升级。
其次,要顺应趋势。科技的进步,一旦形成了趋势,就要顺势而为,否则就会被科技进步的快车所抛弃。三要突出重点。科技产业融合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不可能样样做得好,要突出重点。
如何抓住重点?徐建华以体育运动为例进行了阐述。他说,首先制定好比赛规则。把科技和产业融合的环境营造好;其次是修好“运动场”,主动为高新企业提供发展空间,把推动融合的平台建起来;三是组建好“运动队”,每一个主打产业就是一支代表队;四是选择好“运动员”,即招商引资,引入企业,重点扶持一批企业、科研院所。
“最后是球迷,比赛的氛围也很重要。”徐建华说,还要形成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容忍失败的宽容环境,吸引优质的人才。
刘应力在报告中说,目前一线城市的困惑是:资源的枯竭,城市管理难度大。二线城市的困惑是:经济总量较大,产业质量不是很高。
刘应力说,东莞大概处在二线城市的困惑中,要警惕“拉美陷阱”,即快速城市化、工业化的后遗症。
刘应力以墨西哥举例说,墨西哥长期作为美国的代工工厂,经历过快速工业化的历程,但产业层次低端、自主创新不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生产成本急剧攀升导致大量企业搬走,留下了大量失业人口,这些人回不了农村,又没有得到很好的管理和服务,形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东莞也要避免这种产业的空心化。
“第三产业是为第二产业服务的,制造业是根,不能把根拔掉。”刘应力提醒,东莞需要平衡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之间的比重。
他说,东莞这样的城市,没有了第二产业,会出现空心化,第三产业也无从谈起。
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产业,比如说IT产业不能一业独大,要区别对待,还要认准科技发展方向,在“苹果”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冲击下,订单式的IT产业对深圳、东莞都很危险,说不定哪一天就被淘汰了。
刘应力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文化至关重要,要提供人才发展的宽松环境。“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之所以成功,最令人信服的原因是,到深圳来的人,血管里流动的都是不安分的血液。”
如何留住人才,是东莞长期以来思考的命题。刘应力用通俗的话概括说,要留住人才,“第一,这座城市是有梦想,而且能实现梦想的地方;第二,老婆孩子丈母娘喜欢的地方,即不仅要有人才喜欢的环境,还要考虑其家人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同时,改进政策引导方式,突出间接优惠、过程优惠和项目优惠。将税收减免政策从直接优惠为主转化为间接优惠为主。根据现代服务业中各行业自身特点,灵活采取跨期结转、项目扣除、缩短折旧年限、延长减免税期限等办法,充分发挥间接减免在税收优惠中的作用。将以结果减免为主的优惠政策转化为以过程减免为主。注重现代服务性企业在创业和经营过程中的税收优惠,降低现代服务性企业创业初期的投资和经营风险。对现代服务业的税收优惠,从直接对企业进行税收优惠过渡到以鼓励类项目为主。政策扶持范围要集中于被鼓励的项目本身,而不泛化于项目实施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