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在这一年里,酒店业发生了不少大事,吸引了业内的关注。通过对2011年酒店业重大事件的总结与回顾,我们或许能够从中学习经验,吸取教训。
用工荒
用工荒,是酒店餐饮企业共同面临的疼痛。2011的酒店行业,这股阵痛变得空前,企业主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各显神通,“黔驴技穷”之下各类“招聘怪现象”频频出现……让人不禁发问:作为制约中国酒店业发展的一大难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摆脱无人可用的窘境?
高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高离职率成为当前旅游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三大明显特征。一方面是旅游酒店业大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却是大量的旅游院校毕业生纷纷改弦更张,另谋高就。2011,严重的供需错位现实引发了业界人士更多的深思。
按照传统思维的推断,未来几年服务业的中坚力量应该是“80后”、“90后”。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如今的年轻一代似乎并不怎么热衷于服务业。
“80后90后”与服务业的疏离,固然与这一代的特质有极大关系;但反思我们的管理方式,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了呢?对于这一话题的探讨,在用工荒愈演愈烈的2011尤具意义。
另据调查,对“工作薪酬”和“职业发展”的不满意导致酒店员工的流失率节节攀高。其中,“工作薪酬”是酒店业员工当前最大的不满意因素,其次是“职业发展”。从对所获薪酬不满的角度来看,一线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对薪酬的不满意度要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本土酒店受国际酒店冲击
相较于国际联号的30年间风生水起,本土酒店却陷入了不尴不尬的境地——单体酒店有着长不大的烦恼,经济型成长的边际收益日益递减,民企规模化经营说易行难,国企集团化之路磕磕绊绊……业界开始担心,长此以往,面对国际酒店品牌不断地攻城掠地,本土酒店是否还有还手之力?当国际联号比中国还懂中国的时候,再叫嚣“狼来了”是不是已经为时已晚?
高星服务“走样”
作为豪华与尊贵的代名词,五星级酒店本该拥有一套与之相符的操作标准。然而现实操作中,它的某些细节却“走了样”。今年10月,有记者随酒店管公司的专业检查员,到二三线城市的一些高星酒店进行暗访。记者暗访发现,在这些酒店,星级服务完全“走了样”:前厅多是“机械式操作”,跟宾客无情感交流;大部分酒店客房卫生死角清洁不到位;不管餐饮产品还是服务,无一达到“好产品”的水平……“暗访见到的才是真实的状态”,这样的暗访结果,不免让人大跌眼镜:高星酒店的“星级服务”到底肿么了?又是谁让星级酒店的服务“走了样”?
国际酒店“变味”
1982年,建国饭店首次引进了香港半岛管理集团40余人的管理班子。如果以此为开端,今年是国际联号进入中国的第30个年头。从最初的攻城略地抢地盘到今天深耕中国,在国际联号越来越懂中国的同时,有些东西却悄然变味了。流于表面的精细化管理、大打折扣的高端服务、供给不足的人才瓶颈…可当 “国际崇拜”的魅影消散,见过世面的国人也会恍然大悟,原来外国的月亮不比马兰坡的月亮圆。与此同时,国际酒店集团的“管理神话”也在破灭……
多家酒店被摘星
2010年之前,对于那些已迈入或即将迈入五星行列的酒店而言,或许还算是“美好时期”。自2011年初,新版星标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星级饭店的复核工作紧锣密鼓展开,其中不乏被摘星脱帽的酒店。这一年,先后有13家五星级酒店因为不同原因被摘牌,数量比前四年加起来还要多。从中可见这次的星标调整给星级酒店市场带来了多大的“搅动”。
酒店在华快速扩张
近几年,尤其是2011年,中国出现了一股五星酒店建设潮。一批中国本土和国际酒店集团在中国的大、中、小型城市急速扩张。某预测机构的数据是,到2013年,中国最大的30个城市中,国际连锁酒店的数量还会在目前的基础上增加52%。可以想象,未来数年内,也许中国(至少是沿海地区)的地级市、县级市甚至小城镇都会拥有至少一家希尔顿、洲际、喜来登酒店。
虽然数量增长迅速,中国酒店业的市场行情却不容乐观。据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内地酒店的入住率是61%,与去年持平。但在酒店业咨询与调查机构STR Global所跟踪的15个国家中是亚洲最低的,排在印度之后。该机构说,在上海,只有约一半酒店房间有人入住,而新加坡和香港都超过80%。外媒称,国际酒店的在华扩张或许会受到低入住率的伤害。
明年中国酒店业仍将持续面临这些问题,酒店管理者要做好对以上问题的处理才能在明年的酒店市场上占据有利的位置。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酒店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