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传统优势主导产业体系的形成是以产带商的发展模式。有什么资源就生产什么,生产什么就卖什么。所以资源型城市产业是生产型的。非资源型城市的产业体系形成则是市场导向型的,市场上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最大的制约就是市场发育程度不够。没有一大批专门跑市场、经营商品营销的专家队伍,很难摸准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难以找到正确的产业方向。此外,长期的单一生产,造就了一批生产人员队伍,新型的产业都是企业家不熟悉的领域,没有市场的开拓能力,也没有产品的研发能力,甚至没有产业的生产能力。所以,唐山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首要的突破口应是重构具有唐山优势的物流商贸体系。
近三年来的工商注册登记资料显示,2009年,苏州市民营企业发展在产业布局上出现了重大调整,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当年新设民营企业中,投向第二产业的项目占比由上年度的59%下降到23.3%,而三产占比则上升至75%,同比增长187.7%.也是自这一年开始,至今年6月底,我市每年新增民企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基本延续了这样的比例走势:即一产0.5%,二产24.5%,三产75%.
分析还显示,在第三产业中,从事传统批发零售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如2009年,从事这一行业的民企为10195户,占当年整个投向三产的新设民企的57.9%;2010年为14405户,占比58.9%; 今年上半年为7852户,占比53.9%.然而,在行业结构上每年却有新的变化,表现出向现代商务服务、科技、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态势。如2009年,苏州市民企主要“钟情”于房地产、钢材交易市场、科研和金融服务业等,当年度,新设房地产企业达765户,注册资本40.08亿元;新设科研服务业938户,注册资本23.5亿元。2010年,科技服务、金融业占比继续保持上升,共新设了1458户,但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及产业园管理业成为热点,当年投向这一领域的企业达4815户。今年上半年,则表现出向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等新兴行业集聚加速趋势,共新设这类企业45976户,总注册资本265.48亿元。此外,金融及相关领域企业发展趋向细化。共新设创投公司86户,注册资本91.6亿元,数量和注册资本,均为上年同期2倍;小额贷款公司13户,注册资本36.3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13户,注册资本5.44亿元。
由于产业基础不同,苏州市各地民营企业发展趋势也表现不同。以2010年年底苏州工商局注册登记数据为样本,沧浪、平江、金阊、高新、吴中和相城等城区中,吴中区发展最快,当年度新设民企4025户,总注册资本105.1亿元,其次为高新区和相城区。县级市中,昆山户数居首,达7645户;注册资本总量,则常熟第一,为116亿元。全市范围内,工业园区的户均注册资本最高,为4202.4万元。
企业增资方向,是区域产业发展趋势的一项重要指标,近三年来,苏州市增资民企的分布领域表明,发展步子最大的是制造业企业。2009年,增资规模最大的是吴江恒力集团,增资额19亿元;其次为沙钢,9.5亿元。2010年,增资排名前两位的分别是吴江亨通集团,增资7.2亿元;江南化纤集团,增资5.6亿元。今年上半年,为江苏立新化纤和江苏派帝利纺织,分别增资4亿元和3.9亿元,全是制造业。
经济“服务化”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导致社会交易成本高,阻碍社会分工的细化、深化。上述问题已成为制约苏州服务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瓶颈。欲摆脱服务业发展的尴尬处境,就必须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补齐短板,使其与工业发展相协调、相融合。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服务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