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文化底蕴与策划推广
咸宁温泉缺少的到底文化底蕴还是策划推广?应该说是各有不足。
文化方面:一个“温泉之乡”不足以支撑起整个温泉产业链,传统的温泉经济全国都一样,非传统的创新模式风险太大。如山湖温泉引进了保健、养生项目“盐海”和“黑泥”,突出了绿色消费和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为了建立差异化又开发中传承了“二乔”文化,编写了“二乔美女传奇”,并将自已的核心内容,但是,“二乔文化”是什么文化?是美女文化?中国的四大美女故地尚待考证,二乔的文化内涵与现代消费者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和沟通呢?此外,在温泉镇月亮湾一带,有华中第一泉、汉商、长印等几家较好的温泉宾馆,但都停留在“澡堂子”的水平,许多外地人乘兴而来却连说失望。
策划推广方面:首先表现在媒体宣传上,纵观现有的武汉各家媒体,温泉旅游的广告虽不少,在策略上温泉企业至少是表现得各不相同,在软文推广中,几乎所有的温泉都是大炒人满为患,价格优惠,要不就是配套设施先进齐全。千篇一律,温泉名称是记住了不少,可是在如何“泡”上少做文章,作为休闲娱乐,咸宁市的娱乐项目再独家先进,作为武汉,广东的大都市的消费者,这类的休闲设施还会少吗?企业间不在“泡温泉”上巧做文章,反而突出配套,既然人多得容不下,停车困难,那消费者还有必要去吗?这种媒体宣传上的自我矛盾,让消费者左右为难。
其次,定位很模糊,咸宁温泉是走度假村文化,还是大众旅游文化?目标人群方面,是全家游?还是商务游?在大策略之下,小策略在哪?市场细分不明确?温泉企业是希望大家每天都去成为生活的第四餐,还是每月一次偶尔消费一回?当温泉地成为了老百姓的菜市场,恐怕企业们会更加头痛。在媒体上有些温泉企业是大宣精品项目,若是温泉有星级标准,一定要评个五星往上走。可是在大从媒体上(晚报、晨报、都市报)等市民化报媒上大做五星级广告,简直是抛错了媚眼。相反,在品质提升上,DM、时尚杂志,商务主流媒体上,温泉信息鲜有刊登。
再次,宣传的着力点,养生,还是养心?休闲,还是娱乐?老实说,养生和养心的概念太抽象,“养”的诉求非一日之功,标准是什么呢?“温泉”除了沐浴,还能做什么?名山有佛山,道地,名地有历史,文化名人,时尚购物地,温泉之地,又是什么?现在的温泉产业突出的是温泉水治未病,高级商务休闲地,独特一点的新奇娱乐项目,还有呢?
除此,就是有无创新力,这是温泉经济的持续活力的根本。那么,在温泉产业上还能有什么创新?对于旅游,消费半径是有限的,咸宁的温泉不可能做到让全中国的消费者都来,那么,换个思维想想,为什么全中国的消费者不能来咸宁温泉呢?值不值(消费价值)和生活品质(享受价值)这两点能不能得到体现?显然,现在的咸宁温泉还做不到。
专家支招如何营销推广
在创新力方面,咸宁的温泉行业表现得还很初级,价格战,温泉水质战,还有休闲设施环境战,这些其实是谈不上创新力,都是可以复制的。如果把咸宁温泉产业再梳理一遍,好像还是只记住了温泉,其他的创新没有留下什么?“温泉”的核心是离不开“温泉”的,温泉企业也策划过很多大型活动,如“万人泡温泉”,“温泉休闲游”等,甚至来温泉地办年货,这里面有一个推广定位的问题,“温泉”想导入消费者的精神归属,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采用普及化的宣销,会淡化温泉热的氛围,温泉经济产业需要一定的消费阶层,老少皆宜是不能包打天下的。有的企业大宣引进新的娱乐项目或是配套如何先进的服务设备,这都是不可取的,用自己的短比别人的长,比来比去,自己就没有了。
创新力在于“温泉效应”的最大化,按定位大师的说法,能不能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定位。实际证明,咸宁温泉业的创新力还不够。
最后,回归到服务上,服务不应是噱头,在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文化,三流的企业做服务,四流的企业卖产品。从“旅游温泉”到“度假温泉”的这一转身,消费者市场还没有转过来,温泉市场巨大的潜能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从关注,到热度,到向往,到消费,到融入生活一体,这对于形成一个产业链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现在市场升级的概念太快,作为服务配套行业咸宁温泉热的形成离不开经济环境,是引导消费者消费,还是被消费者引导?咸宁的温泉行业缺乏经验,可怕的无疑是为了迎合而迎合,一旦温泉行业被消费者贴上迎合的“标签”,那么,以后的温泉产业只会越走越小。未来,咸宁市温泉业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