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求职观念,即将迈入社会的“90后”应届生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
明 自己想要什么清楚
樊超 重庆大学文新学院
樊超是个目标明确的人,他的一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当我们问薪水时,单位如果给一个这样的答案‘叫具有竞争力的薪水’,那么我对这个公司的好感会降低。”
这一年,樊超一直在实习,做过媒体,也在地产做过销售,“我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暑假开始时,樊超已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了,同时晚上还兼职做家教。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找工作大都权衡入职后的收入高低,但90后们更重视个人的发展,同时他们会看重企业中一些软性东西,比如品牌、企业文化甚至是领导者的风格等。工作和生活是否能平衡也被纳入着重考虑的范围。
因此,樊超最终选择去了广州的一家国企做文案策划。樊超说,原来那家公司是一个内部竞争非常激烈的公司,他可以适应那种节奏,通宵作战。“但我想要有自己的生活,我希望在晚上回家后还能看书,做点自己的事情。”
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林浩表示,“90后”不能被妖魔化和符号化,其实他们的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很强,像网络信息技术方面他们就非常在行,民主平等观念也很强。如果用人单位、社会舆论、家庭教育都能给予正确引导,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这就好像当时“80后”刚刚进入职场时。
茫 不知路在何方
夏伦馨 重庆工商大学计信学院
前天,陈家坪展览中心,夏伦馨与用人单位的一场对话,让人啼笑皆非。
“你们这缺人吗?”
“你看了?”
“那我这个专业,你们需要不?”
“你看我们的招聘启事,我们很需要啊。”
“哦,那你看我行不行?”
“……”
事后,夏伦馨与同学偶遇,聊起这件事,兴奋异常:“太搞笑了。”
夏伦馨觉得,去招聘会是毕业生应该体验的过程。“不亲身感受一下,仅凭着别人的描述,是不能真正了解求职情况的。”
“不知有多少学子类似我这样的想法。”夏伦馨说,幸好双选会的地点离她家不远,如果太远,或天气恶劣,也许她的兴奋很容易被浇灭。
她在现场转了几圈,看了招聘会上的百余家企业,很难找到真正感兴趣的。“说来惭愧,忙了这么一阵子,我自己也不知道真正感兴趣的东家应该是什么样。”相比之下,企业显然更清楚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夏伦馨就这样无意识地从一家单位挤到下一家,也不知道自己要什么,反正看到与专业相关的就挤过去,排队,递简历,简单面谈。从早上9点进场到下午快1点出场,投了差不多10家单位。“反正简历递出去了,成功与否,就不是我的事情了。”夏伦馨松了一口气。
专家指导:过分迷信“海投”也许换来的是“投海”的结果。盲目赶场、漫天撒网可能事倍功半,倘若因此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就更得不偿失。建议90后大学生求职前,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同时,还得对就业形势和单位需求做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