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联想推出Skylight、乐Phone、ideapadU160三款移动互联终端,推行移动互联战略,意欲与苹果背水一战。然而,这一决定并非明智之举。
苹果以其龙头产品IPHONE取得的高额利润,使得苹果与联想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苹果采取了多元化企业、专业化品牌的战略,企业名为“苹果”,不同产品有各自独立品牌,iPod、iPhone、麦金塔,并开创了海量音乐播放器、触屏智能手机、设计电脑品类;联想之名已经与电脑连在一起,在乐Phone则存在认知障碍,同时乐PHONE已经被媒体认为是iPhone的模仿品,其竞争策略就是立足本土优势同时发挥低价的竞争力,而在国际市场则不太有前途。
无论品牌、营销、管理、技术、实力,联想较于苹果都可说望尘莫及。联想也许在中国虽然是一个很有号召力的品牌,但在国际品牌阵营当中,联想还是个走不太稳的“婴幼儿”。在联想的品牌发展过程中,一些“品牌硬伤”使其滞后于国际大品牌的步伐,必须将其解决。
定位不准 技术缺失 模仿跟风
联想给自己的定位并不是高科技公司。在对市场需求和核心技术深度理解和创新的基础上,支持各业务群不断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方案,使公司成为产品、方案和应用技术的国际领先者(三年内国内领先)。这基本上是将公司定位在产品、应用技术这个层面。不要说核心技术,就是部件级技术也没有提。这个定位与公司愿景中的“高科技的联想”是有很大差距的。联想研究院院长贺志强曾说:IBM可以研究10年以后的技术,Intel可以研发3-5年以后的技术,而联想只能研究1-2年的技术。与IBM、Intel等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相比,联想发现,自己确实还缺乏长远的技术眼光。
对于核心技术还有一个争论就是,没有核心技术并不代表企业没有生存空间。联想研究院总喜欢说自己是在对“技术发展深度理解的基础上”怎样怎样,但恰恰是由于没有做技术,也就没有深度理解,也就对产业的发展没有感觉,这是联想不做技术的最大问题所在。这实际上也不是有没有技术的问题,而是企业发展战略问题。
在品牌设计上,联想更毫无自己品牌的影子,完全是在“吃IBM的老底”,不但一直保留着“ThinkPad”系列,而且推出的新系列“IdeaPad”也让人感觉毫无新意和仿造“Think”系列之嫌,所以,联想总是摆脱不了IBM的品牌形象,或者说不愿摆脱其品牌形象,是对联想自有品牌形象的塑造不重视,如果一味模仿跟风,怎能使联想品牌深入人心,创造出伟大的品牌。
渠道受限 品质堪忧 推广模糊
联想的混合制营销模式将直销、分销放在了一起,联想将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采用混合营销的模式。对于联想来说,渠道的主要优势就是强大的分销体系,联想如果借鉴直销模式,难免对于传统渠道商造成冲击,从而使自己处于十分矛盾的两难境地。另一方面,即使联想能够建立直销体系,但是面对对手的直销攻势也很难取胜。由于苹果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规模优势,在占电脑成本70%-80%的零部件采购环节具有优势。同时,苹果在厦门设立生产工厂,也享有了国内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因此,苹果在产品定价上已经可与联想匹敌。而联想为了降低售价与苹果竞争,在一些零部件采购上被迫使用一些二线厂家的产品,如此使产品的品质受到一定影响,在与苹果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联想试图通过“想法无处不在”这样一个开放式的主题,互动性地为消费者提出一个愿景,但前提是,这能不能够首先为联想自己勾勒出企业的愿景,联想的发展愿景到底是为消费者创新生活方式,还是以产品为载体提供全程的商用解决方案;因此,联想所面临的,是一个品牌形象“梳理”的问题,品牌的表达是否恰当,是否到位;如果联想本身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愿景,任何面向消费者的诉求都是没有意义的;联想需要通过明确企业发展的背景,来理清品牌的内涵,提出品牌的形象。
联想的品牌宣传推广策略,说白了就是没有创意,毫无新意;联想的特色就是:万事公关先行,不管能不能成,先放风,制造一种声势浩大氛围从而引起各方关注。虽然公关是打造品牌的利器,但是对于知名度已经很高的联想来说,这并非他们现在的当务之急;只知走名人效应、广告轰炸的老套路;如果没有独特的利益驱动点,联想只会沦为盈利能力薄弱的泛泛名牌。
相关资讯 [ 关键词: 联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