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美国百胜并购了小肥羊。中国品牌被外企并购的事件似乎越来越多。像法国达能并购娃哈哈、乐百氏、正广和,瑞士雀巢并购太太乐、银鹭,英国Diageo并购四川水井坊,美国吉列集团并购南孚电池……这一幕幕并购事件,究竟是本土品牌发展之福,还是群狼来袭之祸?其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首先,跨国外企为何如此热衷并购本土品牌?其动机何在?
专家分析,外企并购中国品牌不只是单纯的企业之争,更代表着国家利益。并购中国品牌,第一可以减少大量尝试成本,打开顺利进入中国市场的安全通道;第二,可利用本土企业的国内销售渠道、完备的生产线、人力资源等多重资源;第三,通过并购可以完善自身产业结构,形成垄断地位,获取高额利润;第四,官方并购在无形中为自身发展减少了竞争对手甚至最大障碍;第五,实现全球化扩展版图的战略意图。
其次,外企热衷并购的本土品牌有哪些特点?
第一,品牌价值是并购前提。外企看重的是在中国市场有较大竞争力、影响力、占有率和潜力的本土品牌,因为这种根正苗红的品牌才有更大的利用价值。
第二,政府乐于放行是关键。并购需要商务部依法审批方可生效。但是在外企给出相当诱人的条件后,一些地方政府往往经不住诱惑,甚至成为并购事件的推手。
第三,消费者意识。中国人对国货并不自信,却有崇洋心态,无形中为外资并购本土品牌增加了自信。在这一点,本土品牌应更加努力,给本国消费者一些信心,方可利己利人。
那么,本土品牌如何把根留住?
中国品牌还不够强大,被并购的事实背后最重要的内因是本土品牌本身。一个持续发展的品牌必须具备做好产品基础、品牌攻防体系以及消费者反馈。
在中国,经常有些大品牌在发展高峰曝出质量问题,这是很可怕的事情。产品都做不好,如何做品牌。
在同类竞品中,要形成竞品壁垒,或是主动出击,让对方难以模仿。比如,IPAD以其高科技人性化的特点直面普通电脑,即品牌进攻。同时策略性推出四千多种免费软件,稳步扩大消费群,是为防御。
再者,一般国内企业不重视消费者互动,产品最终的埋单者是消费者,不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何以赢得品牌忠诚度?通过广告、调查等不同形式收集消费者反馈信息,这样才可助于品牌完善。